论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刑法史上,诈骗罪作为一种侵犯财产权利类犯罪由来已经,自国家和法律产生之后,历来的刑法就将它作为一项严加处罚和防范的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难以对诈骗罪进行正确的定性,根源在于对诈骗罪中处分行为的把握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差异,致使相关刑事案件在刑法规制中没有统一标准。这造成法的公平精神受到损害,也侵犯了国民的预测可能性。对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进行正确的认定,准确把握处分行为的内涵,亦然发展成为司法实践工作中的燃眉之急。本文通过判断处分行为的成立要件并分析其内涵与外延,以便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为诈骗罪的准确定性提供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对增强司法活动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一致性有所裨益。本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处分行为的意义,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一方面是处分行为在诈骗罪中的地位,是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另一方面是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出处分行为是诈骗罪区分于盗窃罪的关键点。第二部分为处分行为的外在表现形态。阐述处分行为的内涵即被骗人的处分行为是导致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还是对财产持有的转移。同时,本文分析了处分行为与诈骗罪中其他客观要素的因果性。第三部分为处分行为的主体,是本文的重点。即处分行为的主体范围、主体资格。在此,笔者从三角诈骗入手,阐述了处分者的权限和地位。并且,对具有特殊主体的诉讼诈骗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诉讼诈骗的主体入手,分析得出应把诉讼诈骗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对诉讼欺诈单设新罪。第四部分为处分意识内容。诈骗罪的财产处分除了客观的财产移转之外,还须具备处分意识,即被骗人应对有权转移的财产有所认识。被骗人的处分意识对财物和财产性利益的认识程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处分人对财物认识程度的问题上,处分人是否有必要对财物本身的种类、价格、价值、数量、重量等事实具有全面认识,需要具体的分析;在处分人对财产性利益认识程度的问题上,处分人至少应对财产性利益转移的外形有间接认识。
其他文献
屈原的《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独特的,深远的。对执教者来说,解读《离骚》面临诸多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我认为最要紧的则是以《史记》为基本线索,找准疑点,解决学术
第80例——出生后窒息、重度水肿及贫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病房病历摘要患儿男,生后15分钟因苍白、无呼吸、全身重度水肿送入病房。其母27岁,1990年因阑尾切除术输血1次;1992年
通过考察中共对外传播活动、研究中共领导人有关论述、分析中共有关宣传会议材料等途径,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共对外传播思想概貌,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理论工具作出分析和思考
当白酒正日益成为大众在不同场合之下的必需品时,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纷繁多样的白酒酒名冲进了人们的视野。这些酒名吸引着学者们的目光,以致出现了从语言学视角和非语言学视
<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集聚区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核心载体目标,衢州市全面加快集聚区提升发展步伐。至2013年底,位于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的两大国家级工业平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认知隐喻理论中对隐喻最具解释力的两大派系。在介绍这两个理论的基
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推广在乡村教育中举步维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潜在问题显现出来,如部分乡村教师没有明确的成为新课改主导力量的意愿、不能彻底摆脱对传统教育旧思
<正> 中医时间医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攸久的历史。“子午流注针法”则是中医时间治疗学在针灸临床的应用。近年来中医时间临床和基础的研究取得明显的成就,已报导有关文献
<正>本刊讯为保障用户权益,9月以来,四川移动深入开展手机恶意软件专项治理工作。四川移动通过分析系统提取疑似手机中毒用户,采取短彩PUSH方式宣传手机安全上网知识,引导用
衔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近二十年来衔接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关于衔接教育的研究已经步入一个崭新时期,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