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冷漠症及其治理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但道德的急剧滑坡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却显得格格不入。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戳中了社会的软肋,导致社会发展越来越乏力。“冷漠”就像“癌细胞”一样,会在社会中扩散开来。“冷漠”是心理误区的外在炎症,在这个狭小的误区内冷漠者有意或被迫地将自身孤立起来,在这种狭隘的环境影响下塑造出一套扭曲的“是非”标准,并以这种标准去衡量遇到的人或事,对需要帮助的人不加以援手,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社会冷漠则是在“冷漠”的基础上累积出来的,它是一种社会群体反应,是群体思维角度的冷漠再思考,是一般的冷漠在一定地域及时间段的普遍现象,具有遗传性、传染性以及突变性的特点。社会冷漠症的表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个体层面主要表现为见死不救、见危不救以及趁火打劫;组织层面的病状表现为国企的非国民化,吸食老百姓“血肉”、红十字会不“红”,欺骗老百姓感情;政府层及官员层面的病状表现为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政府无视“英雄流血又流泪”。导致社会冷漠症的病因很多,众多因素又彼此之间相互牵扯在一起,导致了社会冷漠症的不断恶化。这些病因总结归纳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因素的影响(利己思想和官本位思想)、以往政治运动的频繁冲击、教育价值取向的偏误、官员选拔的非民主化等。社会冷漠症治理有其现实的必要性,通过有效的治理,能够得到提升民族凝聚力、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升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民族形象等益处。鉴于社会冷漠症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我国政府对此也做了一系列的举措,这些举措主要包括,学习优良传统、发挥榜样力量以及建设精神文明等。由于政府对社会冷漠症治理的重视,以往的治理确实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社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己为人、团结友爱的事迹。但政府治理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没能取得彻底治理的效果,社会中甚至还出现了越治理越严重的现象。导致政府治理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形式主义盛行、治理主体单一化以及治理方式局限性。对于社会冷漠症对策的建议部分,本文以治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为依托,从社会冷漠产生的原因和以往治理失败的原因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有效、合理的对策建议,治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策的建议从导致社会冷漠症原因角度开始分析,笔者认为导致社会冷漠症的原因是有层次性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首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以往对传统的文化的态度,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扬弃糟粕文化,在文化扬弃的基础上甩掉“官本位”思想的包袱,再及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对文化的残缺进行补充。其次,对待政治活动问题,笔者认为频繁的政治运动是历史长期发展矛盾积累爆发的,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对历史进行反思,并以史为鉴。其三,教育价值的偏误的对策建议部分主要是从思想观念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试”并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应该是为了教会人怎么做人,道德层面的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部分,最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多的体现公民精神,这样才能从思想上端正群众对社会冷漠症的态度。最后,笔者认为民主化的缺失也是社会冷漠症产生和蔓延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理过程中必须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社会冷漠症的产生问题。对于社会冷漠症以往治理失败的原因对策分析,笔者认为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缺乏服务理念,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这就不得不要求政府转变以往的态度,将服务型政府构建放在首位。其次,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官员的约束,改变以往我行我素的作风,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并且能够做到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其三,政府以往治理过分强调“集权”,这显然是不利于社会冷漠症的彻底治理,这就要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擅于调动社会力量,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上,实行全社会的治理。最后,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长远的目光,在道德治理的基础上,也要灵活的使用法律,通过适当的奖惩机制,从讹人者和受害者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角度去推进社会冷漠症治理的进程。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的过程是从诸多書面素材当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幼儿通过前阅读这个途径,能够接触到大量和学习相关的书面语言信息,发展初步的书面语言行为与能力,获得一定的书面语言意识。当然通过前阅读学习,幼儿会累积一些针对前阅读学习的核心经验,比如阅读习惯、阅读理解策略、阅读内容表达等等。这些都能够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依据和保障,也能够明显降低幼儿教师的教学难度。所以在幼儿绘本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把前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目标,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社会和谐首先是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随着我
摘 要:针对我国乡镇农机化发展现状,如农机设备结构比例不合理、农机推广力度较小、政策扶持力度较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详细介绍研究乡镇农机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加快乡镇农机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关思路,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乡镇农机化;新农村;建设要点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268
摘要: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高考历史命题结合历史地图的权重日益增大。研究阐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的环境变迁,有效把握历史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历史地图;空间概念;环境变迁  近年来,我们可以发现在历史高考试题中对历史地图的考查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在2006年、2007年高考试卷中地图只出现在选择题中,但到2010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