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代徒刑及徒刑以上刑事案件由州县初审后,详报府、省以至中央等审级逐层审转覆核。嘉庆二十三年(1818),陕西渭南县富户柳全璧因索债事将朱锡林群殴致死后,伪造现场,重金贿赂渭南县令徐润、县丞朱有刚,以朱锡林自残后自缢身死结案。死者亲属不断上诉伸冤,在地方先后经渭南县令徐润与咸宁县令沈琮会审、候补知县姚洽审理、西安府知府邓廷桢会同长安县令陈元煦提审,均未能洗刷冤屈,不得已朱大赴京呈控,最终于道光二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徒刑及徒刑以上刑事案件由州县初审后,详报府、省以至中央等审级逐层审转覆核。嘉庆二十三年(1818),陕西渭南县富户柳全璧因索债事将朱锡林群殴致死后,伪造现场,重金贿赂渭南县令徐润、县丞朱有刚,以朱锡林自残后自缢身死结案。死者亲属不断上诉伸冤,在地方先后经渭南县令徐润与咸宁县令沈琮会审、候补知县姚洽审理、西安府知府邓廷桢会同长安县令陈元煦提审,均未能洗刷冤屈,不得已朱大赴京呈控,最终于道光二年(1822)将罪犯柳全璧及涉案官员徐润、姚洽等人绳之以法。柳全璧案遵照审转程序,经渭南县初审后招解到府级、省级逐层审转覆核,西安府及陕西巡抚衙门均维持渭南县原判。案件在地方经过层层审转却未能查明真相,一方面反映出清代依靠有限的司法治理去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这种不对等势必导致清代地方政府司法职能走向失调;另一方面也揭示出清代司法体系的诸多弊端,重程序轻监督,导致审转制度被架空失灵,流于形式主义。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大部分作品都以非裔美国黑人为中心,聚焦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与悲惨境遇。莫里森的第九部小说《恩惠》延续了她对黑人女性的关注,侧重于描写奴隶制下不同族裔女奴的生存状况,探讨了奴役的本质。此外,该书还进一步探索这些女性如何摆脱奴役状态、重构自我身份。学者们对《恩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和运用的叙事技巧上,较少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运用女性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是当代著名的英籍日裔作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常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幼年移民的经历使石黑一雄从小受到英国和日本双重文化的熏陶,继而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作为流散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时常体现出他对移民群体的关怀,他的第五部小说《上海孤儿》以移民为主人公,讲述了班克斯在探究父母失踪真相的过程中不断重构身份的经历。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是美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2013)自出版以来,备受赞誉。该小说延续了前两部小说创伤与救赎的主题,但与前两部小说相比,《群山回唱》的叙事风格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目前基于该小说的分析多集中在创伤主题和文学伦理学批评领域,鲜少有将叙事手法和创伤主题结合的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叙事学理论和创伤理论,探究《群山回唱》独特的叙事风格,分析卡勒德·
严歌苓作为颇有名气的海外华裔女作家,以笔耕不缀的优秀创作成绩创造了一段传奇,成为了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纵观严歌苓一直以来的小说创作,女性的沉浮命运与复杂情感始终为作家所关注,着力表现女性人物身上隐忍包容、善良宽厚、博爱宽恕的“母性”特质。她们面对强势的男性、社会、战争以及西方文化,以善良、坚韧来征服强大,以包容、忍辱来凸显生命的顽强。作家从“雌性”到“圣母性”“慈母性”再到“圣母性”“地母性”的
纳丁·戈迪默是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她的创作始终紧紧围绕南非社会发展的历时性流变和社会现实问题展开。随着政治思想和创作技巧的成熟,在后期创作中,戈迪默将自己对南非未来政治文化发展的思考,对民众的深切关怀熔铸在创作主题和后现代性叙事中。戈迪默从微观视域切入,用“不确定性”书写、碎片化的叙事模式解构了种族政治的影响,构建了南非的未来图景。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戈迪默后期小说
作为一名法籍华裔学者,程抱一多年以来致力于为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无论是在文学还是艺术领域,他对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作出的贡献使他无愧于“中国和西方文化之间永不疲倦的摆渡人”之殊荣。本论文以程抱一对中西文化的兼容态度和他在两种文化下对艺术、哲学相关问题的思索作为切入点,探究了程抱一作为华裔作家是如何处理流散经历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分析了在文学和绘画素养交织下程抱一小说的艺术体现,以及其小说在两种
通过收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结合中医临床用药经验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对瓜蒌薤白半夏汤的药物炮制品种及处方剂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分析,为经典名方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经考证,瓜蒌薤白半夏汤中的“白酒”为低度米酒(酒精浓度10%~20%),其余药物炮制品种应选用生瓜蒌、生薤白、姜半夏。研究发现,半夏剂量应选择吴迁本“半夏半升”为宜。瓜蒌薤白半夏汤标准剂量为瓜蒌55.422 g,薤白46.8
伊犁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居于祖国西北边陲,自然环境优越,有着“中亚绿洲”和“塞外江南”的称誉。作为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枢纽和新疆的西北门户,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发展和促进中外商贸文化交流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清王朝统一新疆后,以北疆的经营为重,伊犁为军政统治中心。由于近代沙俄的入侵,新疆的政治重心发生了变化,伊犁作为新疆中心城市的地位也随之丧失。民国时期,军阀在新疆实行独裁统治,制定的
口述历史是利用口述者对于历史的讲述,收集整理史料的研究方法。口述历史在探讨有关重要史实和事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口述历史活动包括资料的采集、整理保存、作品传播利用等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牵扯多方主体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版权问题。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对口述历史作品版权问题并没有作出妥贴的制度安排,学术界对口述历史版权问题亦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口述历史作品版权归属及行使规则为研究对象,对口述
抗战时期,在开发西北的政策导向和西北考察风潮的助推下,因着西北大后方地位的确立,美术学人走出“象牙之塔”走向大西北;随着大时代下对于民族精神的急切需求、对于文化自信的渐进反思,在文化寻根意识和中国文艺复兴思潮的助推指引下,美术学人将目光投向西北进行民族本位美术的探求。同时,美术学人个体命途的因缘际会,也是这一群体走向西北不可忽视的人性因素,其中,个人家国情怀、个体文化理想追求、艺术理念的实践、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