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关元穴对肾阳虚模型大鼠肾脏肾上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清ACTH、CORT水平的影响,部分揭示艾灸改善肾阳虚证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1)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2)空白组常规饲养;生理盐水组予生理盐水0.3ml/d后肢肌肉注射,连续28d;模型组、艾灸组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mg/100g·d后肢肌肉注射,连续14天复制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两组继续予以氢化可的松注射以维持肾阳虚证,艾灸组自第15天起,行肾俞、关元穴两穴隔日交替艾灸,其他三组大鼠同样抓取、捆绑,不予任何处理,连续14天。(3)取材,计算各组大鼠肾脏、肾上腺系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脏、肾上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CTH、CORT含量。结果:1)造模14天后,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体质量上升幅度不及空白组明显(P<0.05),模型组及艾灸组肛温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结合两组大鼠出现弓背蜷缩,自主活动减少,尿量增多,大便稀,阴囊湿肿等表现,由此可以说明模型复制成功。2)艾灸治疗14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幅度及肛温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但不及空白组明显(P<0.05)。3)光镜观察肾脏、肾上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模型组大鼠肾脏、肾上腺形态结构有明显损害,肾小球分布稀疏,肾小管管壁细胞变薄,肾远曲小管扩张,近端小管萎缩;肾上腺皮质排列不规则,结构不清晰,皮质变薄、髓质稍增厚。而艾灸组大鼠肾脏、肾上腺形态结构损害的程度较模型组相对较轻。4)肾上腺质量及系数:模型组肾上腺质量及系数较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显著下降(P<0.01),艾灸肾上腺质量及系数较模型组有所升高,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5)肾脏质量及系数:模型组肾脏质量及系数较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显著下降(P<0.01),艾灸肾脏质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肾脏系数较模型组有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灸组肾脏质量及系数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6)血清ACTH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ACTH值较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显著下降(P<0.01);艾灸组ACTH较模型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空白组与生理盐水组ACTH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7)血清CORT结果显示:模型组模型组血清CORT较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艾灸组较模型组CORT水平显著提高(P<0.01),但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生理盐水组血清CO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肾俞、关元穴改善肾阳虚生长缓慢、肛温下降等症状,其机制可能是艾灸能促进肾阳虚模型大鼠垂体分泌ACTH,减轻肾脏、肾上腺形态结构的损害,增加肾脏、肾上腺质量及系数,促进肾上腺分泌CORT,从而改善肾阳虚证,这可能是艾灸改善肾阳虚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