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alysis of Nominalization and Its Interpretation in Chinese Press Conference Discourse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方答记者问越来越受到来自于国际的关注,因此答记者问语篇成为研究的焦点。答记者问语篇作为政治语篇内容客观、语言正式、信息量大。名词化的使用正符合答记者问的特点。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研究了中方答记者问语篇及对应的英语译文中的名词化现象。  作者选取了30篇答记者问语篇,11篇来自历年中国领导人的答记者问语篇,19篇来自中国外交部网站上随机选取了外交部发言人的答记者问,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为基础,对名词化在答记者问语篇中的功能及其形式进行总结。经过对比分析名词化一致式和非一致式的转换,作者尝试阐述了名词化如何实现答记者问语篇的客观、正式、简洁、权威等特性。作者在三大纯理功能框架下解释了名词化如何使答记者问达到凝练、强调和连贯的效果。  文章还提出名词化的翻译方法。基于中英文语言特点的不同,作者举大量实例说明了两种翻译方法-英语使用与中文相对应的名词化形势;英语和中文不使用对应的名词化形式。作者期望本论文可以为更好的理解和翻译答记者问中名词化的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题为《呼啸山庄》的形式和表达特征研究。论文在对文本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呼啸山庄》对哥特小说的创造性运用,象征手法的使用分析及艺术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展
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始终是个难题,很多学生在单词学习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甚微。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学生仍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单词,比如,联想法,词根词缀记忆法等
礼貌作为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不仅成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语言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因此先后出现了Brown和Levin
作为我国同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桥梁,外宣材料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及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然而,一直以来,外宣翻译研究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习语这一语言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同时这也赋予习语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形式上,习语往往由几个字组成,分为成语,俗语,格言,俚语等。传统语言学把习语看作约定俗成的固定
本文遴选了《咬文嚼字》杂志2008-2015年评选的“十大流行语”为语料,基于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理论,聚焦于流行语的三个特性研究: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首先,顺应论认为语言运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格。1980年,Lakoff和Johnson共同发表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本书强调了人们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在语义解释中的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