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拟从蒋光慈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上予以论述,并对历来为人诟病的"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进行必要的辩驳.第一部分:简述蒋光慈小说创作的三个分期.通过不同阶段作品的审视,蒋光慈为我们展现了二十年代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图景,揭示了革命青年在革命浪潮的起伏中的奋激、追求、感伤、幻灭以及又奋起、探寻的心理变化历程,指明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与此同时,作家也实现了以写作与革命斗争形势密切配合的一贯创作宗旨.第二部分:蒋光慈的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革命而摇旗呐喊.他在创作中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敏锐和超前意识,创作出一批超越五四个性解放主题,深化问题小说的作品,描写了不同时期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形成一个革命青年形象系列长廊,真实地叙写了那段特定的历史.第三部分:蒋光慈小说的艺术价值历来众说纷纭、毁誉不一.通过三个时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建设的分析,不难看出作家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由当初的忽视技巧到越来越重视各种技巧的运用,由革命浪漫主义起航,逐渐向革命现实主义靠岸,《短裤党》、《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等作品清晰地显示了这一转变轨迹.第四部分:"革命+恋爱"模式自有其弊端,但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考察,还是有诸多可取之处的.蒋光慈作为中国革命文学的拓荒者,最早将马列主义引入到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中,在那个时代确实起到了"药与剑"的作用,是不该被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