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颈腰痛是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可以导致患者长期伤残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个人和社会医疗成本。椎间盘的结构特殊,周围环境呈高渗和低PH的状态,而且由于没有血管直接供应导致其营养和氧气供应远低于其他组织。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增加,椎间盘内细胞微环境会发生变化,软骨终板出现钙化损害代谢途径,营养供应进一步减少,这些改变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退变,形成恶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颈腰痛是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可以导致患者长期伤残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个人和社会医疗成本。椎间盘的结构特殊,周围环境呈高渗和低PH的状态,而且由于没有血管直接供应导致其营养和氧气供应远低于其他组织。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增加,椎间盘内细胞微环境会发生变化,软骨终板出现钙化损害代谢途径,营养供应进一步减少,这些改变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退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有研究显示椎间盘退变的关键因素是髓核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下降。所以,现阶段针对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方向主要集中在增加并恢复髓核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有研究表明人髓核之中含有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具有多向分化功能并可自我更新,使它们成为椎间盘退变中细胞治疗的潜在候选细胞。通过刺激内源性NP-MSCs的再生和修复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带来了新途径。但是由于椎间盘低营养的微环境给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加了困难。因此探索椎间盘内营养供应变化对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尤为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在体外观察不同血清浓度对人正常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椎间盘内营养供应的变化参与的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患者的髓核组织(Pfirrmann分级为Ⅰ级或Ⅱ级),体外分离培养NPMSCs。首先,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细胞的表型进行检测(CD105、CD90、CD73、CD45、CD34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再观察其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能力。之后,取P3代NPMSCs在含有0%、5%和10%体积浓度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分别对其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以及OCT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 OCT4)、Nanog、Jag1、Notch1干性基因和I型胶原(Collagen I)、II型胶原(Collagen II)、蛋白多糖(Aggrecan)和SOX9(SRY related HMG box-9)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研究结果:从正常髓核组织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可以呈纺锤状、贴壁生长,可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高表达CD73(98.9%)、CD90(97.9%)、CD105(98.9%),低表达HLA-DR(3.11%)、CD34(1.83%)、CD45(1.19%),且可以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类软骨细胞分化。根据国际干细胞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 ISCT)评定标准,分离培养的细胞为NPMSCs。随着血清浓度的降低,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凋亡率增加,而且可以显著延长G1期时长(P<0.05)。QRT-PCR结果显示:随着血清浓度的下降,干性基因(OCT4、Nanog、Jag1、Notch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I型胶原相对表达水平增加,II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的相对表达水平减少(P<0.05)。研究结论:血清浓度对人NPMSCs的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血清浓度的降低,可显著抑制NPMSCs细胞增殖、干性基因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不仅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NPMSCs保持“静默”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其生物学治疗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对射血分数降低的房颤患者是否安全可行的;希氏束起搏对射血分数降低的房颤患者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比较希氏束起搏与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患者心脏功能及心脏结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心内科房颤伴有心功能不全合并缓慢心室率需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23例,其中希氏束起搏9例(射血分数减低,LVEF<50%),右室心尖部起搏14例,随访观察
目的统计分析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初诊症状、发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外周血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红细胞平均体积、骨髓细胞染色体遗传学特征、危险度分层的差别,分析不同临床特点的患者的生存差异,探讨不同临床特点MDS患者疾病的预后的差别。方法收集2009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之间在我院血液内科初诊的60例MDS患者。回顾性分析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症患者数量急剧上升,肥胖伴随的2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肾病等代谢性疾病亦愈发多见,已成为了21世纪最主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肥胖相关的慢性肾病是指由于过度肥胖导致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过程中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常分为四期,其代偿期处于炎症反应期,仅表现为轻度蛋白尿或血尿,症状较轻,此期往往易被忽视,长期持续恶化终将发展为终末肾病。随着减重手术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期间首次出现的糖耐量受损所致的高血糖症,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受到膳食方式改变等多因素的影响,GDM发病率逐年增加。膳食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和膳食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其比例具有调节体内炎症水平的效应。随着居民膳食结构改变,居民膳食逐渐出现n-6 PUFA摄入增多和n-3 PUFA摄入减少,导致膳食n-6/n-3
全球变化背景下升温和氮沉降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土壤元素循环过程。本研究设置对照(CT)、增温(W,+ 4 ℃)、氮沉降(N,40 kg ha-1 a-1)、增温和氮沉降交互(WN)4种处理,探究增温和氮沉降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幼树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T相比,W处理使叶片P含量显著减少54.54%,使叶片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气道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发病率居高不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with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是最经典的模式识别受体之一,能够被多种刺激如过敏原所激活,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由于氧化物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
目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临床表现多样,造成早期识别和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官方机构数据显示DILI已成为全世界第五大死亡原因。DILI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引起的肝损伤占DILI病例数50%以上,其诱导肝损伤的机制研究是一个热点。AP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不同致病因子激活胰酶,造成胰腺以局部炎症反应为特点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AP可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器官的功能改变。不同严重程度的AP可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相互转换,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及肌酐(creatinine,Cr)在能否早期预测AP的严重程度上存在争议,上述指标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
目的通过对骨肉瘤分泌外泌体中的miRNA对于骨肉瘤自身瘤体及瘤体内成血管作用的学习,通过分析瘤体大小、体重、体积以及血管数量等指标,研究骨肉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的miR-181d对于肿瘤血管生成效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挖掘出的系列号为“GS65071E”的数据组,该数据组详细的列出了骨肉瘤患者取下的标本中的各种miRNA的种类、名称以及含量;通过“R”语言运算方法,结合“dplyr”及
背景:研究表明IL-6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进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IL-6参与调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进程的具体分子机制及原理仍然不是十分清楚。同时,相关文献报道,自噬参与调节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6/STAT3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有关。材料和方法:8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30只购于安徽医科大学动物房,体重:24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