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要件主义,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前不动产买受人并未取得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又根据民事执行的形式化原则,债权人可以对出卖人名下的不动产申请强制执行。当债权人欲通过执行该不动产实现其债权时,其与不动产买受人便产生了权利冲突。根据《执行异议规定》第28条、第29条规定,符合条件之不动产买受人权益足以排除金钱债权的强制执行,但这两条规则的理论基础与正当化来源尚存讨论空间,其所规定的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要件主义,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前不动产买受人并未取得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又根据民事执行的形式化原则,债权人可以对出卖人名下的不动产申请强制执行。当债权人欲通过执行该不动产实现其债权时,其与不动产买受人便产生了权利冲突。根据《执行异议规定》第28条、第29条规定,符合条件之不动产买受人权益足以排除金钱债权的强制执行,但这两条规则的理论基础与正当化来源尚存讨论空间,其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在实务中的适用也存有不少争议。目前,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法》的立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案外人异议之诉作为一项重要的执行救济措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拟结合实体法与程序法理论,尝试解决不动产买受人权益能否排除强制执行以及上述规则在案外人异议之诉的适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文章正文包括四个部分,大致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不动产买受人所享有民事权益的性质之辨。判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所享有的民事权益可否排除强制执行,须辨明该民事权益的实体法性质与效力。事实物权说认为只要买卖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且不动产已交付,买受人便可取得一项事实物权;中间型权利说则将满足“价款支付”与“占有交付”条件的买受人权益,定位为界于债权与物权之间的准物权;还有学者认为符合条件之买受人享有物权期待权,该权益足以排除金钱债权的强制执行。但是,前两种学说与物权法定主义相悖,同时我国物权期待权并未上升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而仍属“期待”范畴,故此三者均无法为不动产买受人权益排除强制执行提供理论基础。不动产买受人所享有的民事权益,本质上仍属债权。第二部分:不动产买受人债权具备优先效力之正当化来源。赋予符合条件之不动产买受人债权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优先效力,是司法实践对过渡时期不动产登记制度历史弊端的妥协,也是立法者在利益平衡视角下对不动产买受人信赖利益与生存权保护的价值选择。但是,随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规则制定时的立法背景已经发生变化。对上述正当化来源重新审视后发现,现行规则因存在影响不动产登记公信力、违反“买者自慎”原理、主体保护范围泛化等问题而亟需修正。第三部分:不动产买受人债权排除强制执行规则之适用。欲对现行规则进行修正,除了需要探讨规则背后的理论基础与正当化来源,还需结合司法实践探究相关构成要件在目前实务中的争议,为修正后规则构成要件的设置打下坚实基础。整理研究涉及不动产买受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例后,笔者形成如下观点:一是,对规则中的“查封”应作广义理解。二是,买受人办理接房手续后,占有未经竣工验收但符合正常使用条件的不动产,可认定为合法占有。三是,买卖合同总价款应符合市场行情;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否则不宜对买受人支付价款的路径提出特别要求。四是,总结非因买受人自身原因未办理过户登记及限于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件的适用。第四部分:不动产买受人债权排除强制执行规则之修正。首先,应舍弃区分一般规则(一般不动产买受人)与特殊规则(商品房消费者)的设置方法,而以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审查步骤为依循、以生存权保护为正当化来源,对《执行异议规定》第28条、第29条进行整合,并统一设置不动产买受人债权排除强制执行的构成要件。明确修正后的构成要件应当包含签订合同、支付价款、占有不动产、非因案外人原因未办理转移登记以及限于满足基本居住需要五项要件。最后,为解决不动产买受人债权与抵押权权利冲突问题,应当明确《执行异议规定》第28条、第29条均不属于第27条的除外规定。同时,建议在即将出台的《执行异议之诉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唯有商品房预售情形下的不动产买受人债权才可排除抵押权之强制执行。
其他文献
集合式词汇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使得词汇教学更具系统性。本文试图在菲律宾公立中学的汉语教学中引入集合式词汇教学法,以帮助解决该地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困境、探索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的新路径。本文着重研究集合式词汇教学法运用于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课堂的理据性和具体途径、集合式词汇教学法的实际教学效果、集合式词汇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及教学建议这三个问题。本文以菲律宾八打雁省五所公立中学为例,
本文基于有关“一V”短语和一般状中短语“地”字隐现的研究,描写了“X(地)一V”短语诸要素在音节、词类及语义等方面呈现的个体特征,“X(地)一V”短语可以视为状中短语里的特殊类,所以该短语的组成部分在相当程度上与一般状中短语有共同特点,如“X”的特征;然而前者中插入了非真值数词“一”,使得该短语在结构和语义上有自身凸显的整体特征,即插入语义虚化的“一”,短语整体具备的“瞬间义”提高了各要素的准入门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导致不孕的相关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一直是妇科热点问题。在EMT致不孕的治疗中,中医药充分发挥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将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和西医病因病理相结合,通过采用内治法、外治法和中医药联合西医等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疗法进行探析。
“非(得)X不可”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很有特色的一个结构,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留学生并不能充分地了解“非(得)X不可”中“得”的隐现条件以及隐和现所生成的两个结构的功能差异。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立足对外汉语教学,着力归纳了“非(得)X不可”中“得”隐现条件,并从多角度揭示了“非X不可”和“非得X不可”结构差异。另外,本文在本体
从1950年开创对外汉语事业至今,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汉语教材的质量越来越高,教材种类日渐丰富,但对外汉语教材依旧存在诸多不足。针对教材课内练习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使用范围较广的权威汉语教材——《HSK标准教程4》上下册和《成功之路·顺利篇ⅠⅡ》两套四册的课内练习部分进行专门对比研究。从课内练习的题量、题型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基于分析的结果,结合教材练习编写的理论、教材课内练习
本文以“有A有B”格式为研究对象,从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三个角度对该格式展开了分析,并通过检索语料库以及设计问卷调查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该格式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误类型,探讨了偏误的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详细阐述了“有A有B”格式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意义以及说明了研究方法,并交代了本文语料的来源以及标注情况。第二章对“有A有B”格式进
2017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标志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从试点变为在全国范围的展开。2018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出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8]6号),进一步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已成为检察机关通过诉讼手段督促环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实践中,人民法院受理的环境行政
《民法典》新增“合伙合同”一章以规范基于合伙合同成立的、不具有独立民事主体地位的契约型合伙。合伙财产作为契约型合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契约型合伙的存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司法实践中,大量合伙纠纷涉及合伙财产的归属即合伙人财产权利的性质,以及合伙人财产权利的效力等问题。然而,《民法典》关于合伙财产的规范较为模糊,法院对相关规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加剧了合伙财产案件的裁判分歧。与此同时,理论上关于合
<正>1942年中共中央根据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自1942年起,河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先后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任务,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方针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克服了不正之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马列主义水平,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概念是对人的本质的重要概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基础概念。一直以来,学界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或“人性”的思想有着实践性、意识性和社会性等不同解读,但这些人的共同特性都是会随人类社会历史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类特性,并不符合永恒不变的、普遍的本质概念。在马克思各种有关人的本质的阐述中,真正不变的、普遍的本质只有“人的类本质”。“类”的概念是人对自然、自身客观普遍性和同一性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