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重型肝炎(Acute Fulminant Hepatitis)因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并发症多的特点,目前并没有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其发病机制中体内单核细胞、T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激活,促使IL-1β、TNF-α、内毒素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引起肝脏大片坏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有关专家发现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可以很好的模拟急性重型肝炎的过程,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基础。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与体内各种炎症的产生、肿瘤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 Tromethamine)是临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研究证明其抗氧化以及抗炎活性可能与抑制体内NF-κB途径有关。本研究指在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对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重型肝炎的保护作用,并通过研究其对NF-κB的表达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90只Balb/C雄性小鼠分别称重后,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C组):注射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onA模型对照组(ConA组):经尾静脉以20mg/kg的浓度注射ConA溶液;药物处理组(Drug组):在尾静脉注射ConA溶液1h内经腹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剂量为2mg/kg。2、各组小鼠于注射ConA后6h、12h、24h眼球取血后处死。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肝酶以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NF-γ)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变化。选取损伤最为严重的12h作为观察时间点提取RNA,总蛋白等比较Bcl-2,Bax,NF-κB,IkB-α,IkB-β等相关蛋白在组织里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进一步检测NF-κB与细胞内源性凋亡之间的关系,以探索酮咯酸氨丁三醇的保护机制。结果:1、模型组的ALT和AST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经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药物处理后,两种酶的指标在三个时点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2h最为明显(P<0.05);在6h时,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轻度充血、水肿以及少量坏死等改变,12h时,大量炎症因子浸润,肝脏进一步出现大片坏死,对水肿以及坏死面积的统计发现,药物处理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通过ELISA技术对炎症因子进行检测,TNF-α、IL-6、IL-1β和IFN-γ等四种炎症因子在不同时间点的造模组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降低最明显的发生在6h内,而IL-6、IL-1β和IFN-γ约在12h时效果显著(P<0.05)。2、通过PCR技术及Western Blot等对组织中的Bcl-2以及Bax等基因进行检测。12h时,ConA组Bcl-2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加入酮咯酸氨丁三醇后,抑制凋亡的基因Bcl-2的表达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作为促凋亡的重要因子Bax则与Bcl-2相反;Western Blot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对TNF-α、IL-1β、IL-6、INF-γ四种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四种因子在模型组中均有明显上升,而药物处理后,与炎症减轻相伴的炎症因子的释放也处于下降状态。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NF-κB中的关键蛋白NF-κB、IκB-α和IκB-β进行了检测。NF-κB在模型组显著被上调,而药物处理后,NF-κB的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表达量接近正常对照组。IκB-α和IκB-β表达量则表现出与NF-κB相反的趋势。结论:1、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有效降低ConA诱导的肝损伤中ALT和AST的血清水平,改善ConA诱导的肝损伤引起的肝脏病理变化以及降低体内由于肝损伤引起的炎症因子的释放。2、酮咯酸氨丁三醇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途径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NF-γ)的释放和降低Bax/Bcl-2的比例来减少肝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