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疗对腰多裂肌损伤大鼠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来源 :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NLBP,又称为非特异性下腰痛/下背痛)是指排除特异致病因素的腰骶部的急、慢性疼痛,其范围通常包括肋骨下缘至臀横纹上缘部分,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NLBP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医疗资源消耗巨大,已成为一项沉重的社会负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中医药治疗等,每种疗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刮痧作为临床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之一,由于其操作易于学习,治疗工具简便轻巧,容易在基层推广,能够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刮痧疗法通过提高局部组织温度、增加微循环、促进能量代谢等,改善机体微环境,起到疏通经络、祛邪排毒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刮痧对于NLBP有显著疗效。目前,针对刮痧的研究仅仅以观察临床疗效为主,且治疗措施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其相关的实验室基础研究等非常少,而潜在的作用机理仍待阐明。本课题组拟通过研究刮痧对多裂肌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其发挥治疗效果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刮痧治疗NLBP提供实验数据支持,也为今后进一步阐明刮痧治疗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目的:1.观察刮痧干预对健康大鼠局部组织的作用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2.观察刮痧对腰多裂肌损伤大鼠局部组织的作用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3.探讨刮痧发挥治疗效果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1.将30只7~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刮痧对照6h组、刮痧对照1d组、刮痧对照2d组、刮痧对照3d组,每组各6只大鼠。刮痧对照组大鼠在麻醉后给予刮痧干预,空白组大鼠同步抓取、麻醉。观察各组大鼠皮肤表面温度、后足机械痛阈、皮肤及多裂肌组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将18只7~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6只大鼠。模型组大鼠多裂肌局部注射0.5%布比卡因溶液,模型对照组大鼠多裂肌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大鼠同步抓取、麻醉,观察造模前后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和多裂肌组织的变化情况。3.将54只7~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组、模型6h组、模型1d组、模型2d组、模型3d组、刮痧6h组、刮痧1d组、刮痧2d组、刮痧3d组,每组各6只大鼠。刮痧组大鼠在造模后24h予刮痧干预,其余各组大鼠同步抓取、麻醉,观察各组大鼠皮肤表面温度、后足机械痛阈、皮肤及多裂肌组织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4.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刮痧6h后和刮痧2d后,刮痧组与模型组大鼠基因表达差异,使用GO及KEGG富集分析方法筛选相关差异信号通路,并通过qPCR及WB等方法验证部分测序结果,探讨刮痧对GLUT4/糖酵解通路及AMPK/mTOR/4EBP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结果:1.刮痧干预后,健康大鼠皮肤表面连续完整,皮肤瘀斑在第3d时基本消退,肌细胞大小及间隙基本恢复正常,大鼠在第2d时后足机械痛阈降低,其余时间无明显变化。2.大鼠多裂肌局部注射0.5%布比卡因溶液24h后,多裂肌细胞损伤明显,平均肌纤维面积减少,后足机械痛阈下降,模型对照组大鼠多裂肌细胞间隙轻度增大,无其他病理变化。3.刮痧治疗后3d内,刮痧组大鼠肌细胞及肌束结构较模型组有恢复趋势,后足机械痛阈在刮痧治疗后第2d较模型组升高,皮肤表面温度在刮痧后即刻和刮痧后6h升高。4.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刮痧6h后,刮痧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有391个,其中上调基因322个,下调基因69个;单次刮痧2d后,差异表达基因有3个,其中上调基因2个,下调基因1个。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刮痧6h后,通路主要集中于糖酵解/糖原异生、淀粉和蔗糖代谢、碳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等8个信号通路;刮痧2d后,通路主要集中于酮体合成和降解、丁酸甲酯代谢、鞘糖脂生物合成这3个信号通路。5.qPCR结果:刮痧组与模型组相比,刮痧6h后,Hk2、Pfkm、Slc2a4、Bdh1表达升高,Prkaa1表达降低;刮痧1d后,Pfkm表达降低,Bdh1表达升高,Hk2、Slc2a4、Prkaa1表达无显著差异;刮痧2d后,Hk2、Slc2a4、Bdh1表达升高,Pfkm及Prkaa1表达无显著差异;刮痧3d后,Hk2、Bdh1表达降低,Pfkm、Slc2a4及Prkaa1表达无显著差异。6.WB结果:刮痧6h后,糖酵解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刮痧组GLUT4、HK2、PFKM、PKM、LDHA表达均升高;AM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刮痧组AMPKα和p-AMPKα表达降低,p-mTOR和p-4EBP1表达升高,mTOR和4EBP1表达变化不明显。
  结论:1.刮痧治疗安全性较好,其导致的机体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2.刮痧治疗可有效促进多裂肌损伤修复进程。3.刮痧可能通过糖酵解/糖原异生、淀粉和蔗糖代谢、碳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4.刮痧6h后,GLUT4/糖酵解通路激活,相关限速酶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AMPK/mTOR/4EBP1信号通路受到调节,AMPKα活性降低,mTOR及4EBP1活性升高。
其他文献
目的:上关节囊重建技术(Superior capsular reconstruction, SCR)在不可修复性肩袖损伤(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 IRCT)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然而,SCR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T)的作用尚未得到明确阐述,LHBT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优势并未得以充分利
目的:通过采集正常人群、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足底压力和平衡特征的数据,客观描述正常人群和单侧KOA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特征,明确单侧KOA患者足底压力和平衡特征的差异并分析TKA对KOA患者步态的改善情况。  方法:将2018年9月-2020年6月于
目的:  观察《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专家共识方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U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U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以常规治疗、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抗组胺药物口服与10%炉甘石洗剂外涂;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专
学位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芪柴煎剂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充分的依据。  方法:选取153例我院门诊就诊的鼻鼽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1例(排除脱落、中止者,最终纳入144例,48例/组)。治疗组予以针刺(鼻三针+肺俞、脾俞、气海、足三里、肝俞、太冲)联合口服芪柴煎剂治疗,中药组及针刺组分别采用口服芪柴煎剂及针刺治疗,1周/疗程,共治疗4周。运用SPSS20.0,通过组内与组间对照,对三组鼻
学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模型大鼠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子宫内膜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2, Tie-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目的:本研究基于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理论基础,运用益血生髓方治疗轻中度肿瘤相关性贫血。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患者贫血、生存质量、中医证候等方面的优势。评价益血生髓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寻求新的中医药方法及依据。  方法:收集2019年06月至2020年0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科就诊,符合条件的患者共计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及信封法按1:1比例将患者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MMP-9的表达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以及传统中医药疗法“祛风活血通络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患者血清MMP-9含量的影响,评价传统中医药疗法“祛风活血通络法”参与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的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4)”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对其涉及的中药组方进行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应用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按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Co
目的:探究透脓散联合负压闭式引流对肛周脓肿术后大鼠模型创面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方法:利用健康SD大鼠制作肛周脓肿术后模型,造模成功后取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A组(透脓散灌胃组)、B组(负压吸引治疗组)、C组(透脓散灌胃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组),每组16只。A组每日上午9点给予透脓散灌胃后创面消毒一次;B组创面消毒后采用负压吸引治疗8h(9点至17点),负压值设定为-125mmHg,每日治疗结束后解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