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是满足我国天然气需求的重要保障。以四川元坝区块为例,储层裂缝发育、温度高、非均质性强,基质渗透率差,酸压改造已被证实是动用该类储层的有效手段之一。发育的天然裂缝使储层极易形成酸蚀裂缝造成酸液的大量滤失,难以达到造长缝和沟通更多储集空间的目的。纤维酸压暂堵转向技术作为近年提出的新技术在元坝地区成功实施,现场效果证明该工艺适合该类储层的改造,但目前对该技术中暂堵纤维的作用认识不清,现场施工多凭经验。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暂堵纤维与酸作用机理及对裂缝的封堵规律。本文在充分认识国内外关于深层碳酸盐岩酸化及暂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微观分析法观察了纤维在酸作用下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明确了固体纤维在酸压过程中经历纤维固体、纤维固体+纤维凝胶、纤维凝胶和小分子状态四个过程。通过测试抗拉抗压性能、屈服应力、弹性模量、黏性模量等多指标综合反映纤维在酸压连续过程中受温度影响下的力学性能变化,从力学角度对纤维在酸压中的不同状态进行分析。采用动态驱替装置,模拟注酸过程,测试不同状态的纤维对不同开度裂缝的封堵能力。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的纤维状态下,液体的封堵能力完全不同。当纤维固体与纤维凝胶共存时,对于缝宽小于0.5mm的裂缝,其最大封堵大力大于10MPa;缝宽介于0.5-2mm的裂缝,其最大封堵压力为6.8MPa;缝宽大于2mm的裂缝,其最大封堵压力为5.3MPa。该封堵能力远大于纤维在其他三种状态下的封堵能力。该结果也被力学测试结果印证。酸压过程中当缝宽大于0.5mm时,前期呈现封堵压力与时间呈现较好的二次函数拟合,后期呈现出较好的一次函数拟合。因此,在现场施工中应综合考虑开发区块储层的裂缝开度、时间等,对纤维的加入作出及时调整。本文对纤维暂堵酸压过程中不同纤维状态的封堵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认识清楚了暂堵纤维的暂堵机理,为元坝地区碳酸岩盐储层的深度酸压过程暂堵剂的加入提供了理论支撑,可有力的支持元坝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