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雕塑艺术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雕塑语言的拓展一直是雕塑学中的关键问题,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对雕塑的认知是不同的。根据中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记载,在古代人类很早就开始了雕塑创作,并且在进行创作的同时也学会了利用各种媒介来表达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介一直在雕塑的成长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雕塑媒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老一辈雕塑家们早已对这些媒介谙熟于心并且运用自如。进入19末期尤其是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中国传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的西方传统写实雕塑在这期间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演变,西方现代主义雕塑拓宽了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它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泥、木、石、铜四大媒介,而是对媒介的运用变得十分的广泛,无所不在。当雕塑艺术发展到当代时,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现成物品的改造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代雕塑语言的一大主要特征,物品所被赋予的精神价值上的意义得以凸显出来。在这其中,媒介的情理化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物品精神意义的追寻,可以看出哪些是被情理化了的媒介。于是在当代雕塑中,一些围绕媒介情理化的问题,甚至是如何赋予意义,媒介能不能成为雕塑、怎样成为雕塑的问题的争辩,成为当代雕塑中众多艺术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在雕塑艺术领域中,媒介是雕塑家用以表达审美观念,呈现视觉形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所有的雕塑,都是通过特定的媒介来体现的。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其基本的组织结构如下:第一章对本论文进行了一个总体的介绍,其中包括对当代雕塑中媒介情理化的初步涉及,还包括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问题等。第二章对媒介的定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且对与本次研究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简要描述。第三章通过对媒介的运用和拓展的研究,探讨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交融与发展,揭示中国当代媒介雕塑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最后为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媒介雕塑艺术,在反思当代媒介雕塑的状态下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并对今后中国雕塑的发展方向做出美好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