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诱导斑马鱼视网膜/肠道/血管发育缺陷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作为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具有着重要的功能,包括参与多种酶的激活、血浆铜蓝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的合成等。因此铜在体内稳态的失衡会导致很多疾病和发育缺陷,如贫血、周围神经病等。由于铜(包括CuNPs和Cu2+)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由此造成环境中铜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而铜污染会对鱼类及人类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评估了铜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例如我们的早期研究也发现铜会造成斑马鱼胚胎发育畸形,包括脊柱弯曲变短、眼睛变小、运动功能受损等。然而有关铜造成胚胎发育缺陷相关分子和遗传机制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刚受精的斑马鱼胚胎进行铜暴露,运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转录组测序(RNA-seq)、整体原位杂交(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WISH)、荧光定量PCR(RT-PCR)、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等研究方法探讨铜胁迫下斑马鱼视网膜、肠道以及血管发育缺陷以及铜调控这些发育缺陷的分子机理。同时,我们使用两种铜转运突变体(cox17-/-和atp7a-/-)研究铜诱导斑马鱼视网膜和肠道发育畸形的潜在遗传和生物调节机制,为铜胁迫及铜稳态改变条件下胚胎发育缺陷及疾病的产生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铜通过诱导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和内质网应激(ER stress)造成斑马鱼视网膜和肠道发育缺陷
  基于表型的观察、H&E染色和TEM的结果,本研究发现铜胁迫会造成斑马鱼胚胎眼部的发育不良、即明显的小眼畸形。此外铜胁迫的斑马鱼肠切片中观察到了受损的肠细胞;通过对铜胁迫下斑马鱼胚胎表达谱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铜胁迫会下调视网膜和肠相关基因的表达;WISH、RT-PCR以及IF结果揭示铜会显著影响肠和视网膜三层细胞标记的表达,尤其是视锥/视杆细胞标记;且通过检测细胞分裂和凋亡发现铜会造成视网膜细胞的凋亡而不影响细胞分裂,揭示凋亡可能是造成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接下来,通过斑马鱼视网膜和肠道细胞TEM观察,我们发现铜胁迫会造成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的损伤;WB、WISH、RT-PCR和IF的结果显示铜胁迫胚胎中存在上调表达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标记;而通过添加内质网应激拮抗剂及抗氧化剂可以显著恢复铜胁迫造成的视网膜和肠道缺陷。这些结果揭示铜是通过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造成的胚胎发育缺陷。
  2COX17和ATP7A功能缺失影响铜胁迫造成的视网膜和肠发育缺陷
  电镜观察发现cox17-/-突变体及铜胁迫的cox17-/-突变体视网膜具有正常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而在cox17-/-突变体肠道细胞中仅观察到了轻微肿胀的线粒体,且在铜胁迫后线粒体和内质网都产生了明显的损伤;WISH、RT-PCR及IF发现与野生型胚胎对比,cox17-/-突变体的胚胎中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且在铜胁迫的cox17-/-突变体仅观察到轻微上调的内质网应激;对cox17-/-突变体视网膜和肠道标记基因表达的WISH和RT-PCR检测发现,铜胁迫仅会造成肠道标记基因的下调而不改变视网膜标记基因的表达;这表明铜胁迫造成视网膜及肠道缺陷依赖于铜诱导产生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电镜观察发现atp7a-/-突变体及铜胁迫的atp7a-/-突变体视网膜具有正常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而在atp7a-/-突变体肠道细胞中观察到了严重肿胀及内膜消融的线粒体,铜胁迫后出现了更严重的肿胀线粒体但是结构正常的内质网;WISH、RT-PCR及IF发现与野生型胚胎相比,atp7a-/-突变体胚胎中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水平都有明显的增加,然而在铜胁迫的atp7a-/-突变体胚胎中应激的水平都出现了下调;而通过IF在铜胁迫的肠道中我们则观察到了明显的氧化应激产生。这表明铜造成视网膜缺陷需要完整的ATP7A转运功能,而atp7a-/-突变体肠道中的铜累积产生的氧化应激是造成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
  3铜可能通过下调foxm1表达诱导斑马鱼血管发育缺陷
  通过对铜胁迫的斑马鱼进行显微观察,我们发现铜胁迫的斑马鱼胚胎存在体节间血管血流阻塞;铜胁迫下胚胎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铜会下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对铜胁迫的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迁移的检测,我们发现铜胁迫会影响HUVECs的迁移,说明铜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造成血管出芽;RT-PCR检测到下调表达的血管出芽基因验证了这一结论;接下来我们通过对foxm1MO斑马鱼胚胎进行观察,发现foxm1MO的斑马鱼胚胎存在同样显著的体节间血管血流阻塞,RT-PCR也检测到了下调表达的血管出芽相关基因,这些结果说明铜可能是通过下调foxm1的表达诱导斑马鱼血管的发育缺陷。
其他文献
2018年6月-2019年6月夏秋两季,作者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取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安图县古洞河流域中华秋沙鸭各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探究了夏秋两季中华秋沙鸭各行为时间分配及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夏秋两季各行为的活动节律及各行为峰值特征状况,并对古洞河流域两侧鸟的种类、居留型和区系组成进行了定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中华秋沙鸭夏秋季各行为时间分配及相关性分析:在夏季中华秋沙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mink disease,AMD)是由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感染水貂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并发自身免疫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的水貂养殖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现在还没有有效疫苗用于该病的防控,只能通过检测淘汰机制来净化水貂养殖场。  为研究AMDV的流行情况及有效的净化水貂养殖场,建立
目前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带来许多生态问题;铅、镉已成为我国城市地表土壤中含量超标最多的重金属,富集情况严重。火炬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城市绿化建设与干旱贫瘠土壤水土保持优选植物种。本试验分别以火炬树种子、播种苗、一年生根蘖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皿法与室内盆栽控制试验法,通过研究单一及复合重金属Pb2+、Cd2+胁迫条件下火炬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对Pb2+、Cd2+
学位
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园林应用广泛。百合花姿雅致、花色丰富、花香馥郁、药食两用。百合新品种的培育已经成为花卉市场的主要需求。随着转基因技术不断成熟,百合分子育种工作也取得优秀成果。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纳米磁珠载体的百合花粉转化体系,优化转化条件,系统地研究了纳米磁珠基因载体运载功能,初探基因编辑技术在百合遗传育种中应用效果。本研究旨在优化百合纳米磁珠转化法的具体流程及稳定性分析,进一步证实
学位
面源污染影响水质安全和生态系统功能,是当前水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面源污染相对于点源污染具有广泛性、随机性、滞后性和潜伏性等特征,这使其治理难度相对较大。流域面源污染形成的过程受到流域本身水文过程、环境背景以及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氮和磷是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元素,过量的氮素和磷素随着径流进入水体是造成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面源污染产生的本质上是一种养分输移的不平衡。所以明晰流域中氮磷
学位
学位
毛竹(Phyllostrachvs edulis)是竹类植物中分布面积最大,用处最广,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笋材两用竹种。毛竹是单稔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具有开花周期长,花期不确定的特点,开花后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为止,毛竹开花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干旱和光周期协同作用对毛竹开花机理的研究尚未报道,因此开展毛竹开花启动调控机理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学位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又称青蟹,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由于集约化养殖的影响,近年来各类疾病频发,严重制约了青蟹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对水生甲壳动物的先天免疫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虾蟹类抗病研究的热点。通过分子机制研究,发掘青蟹体内先天抗病因子,调控免疫能力,以实现健康养殖的目的。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LPS induced TNF-αfacto
学位
本试验以黑鲷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混合型植物性蛋白全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血清和肝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了黑鲷幼鱼饲料中牛磺酸的适宜用量,并为今后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该研究根据黑鲷营养需求,设计了7种等氮等能饲料。正对照PC组为鱼粉是唯一蛋白源的饲料,负对照NC组为全植物性蛋白饲料,试验组T0.25、T
学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养殖产量不断升高,维生素D3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除了调节钙磷代谢外,还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本研究探讨了在低磷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黄颡鱼幼鱼生长、鱼体成分、血清生化、抗氧化、细胞增殖与凋亡、Toll样受体等的影响,旨在为高效低磷饲料的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生长实验中,初始体重为5.0±0.2g的黄颡鱼使用以酪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