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素养对城市居民信用消费的影响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用消费工具,零售金融服务快速增长。同时,家庭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持有的金融资产数量不断增多,资产结构和消费方式也有所调整。在家庭财富增多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使用信用消费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信用消费可以帮助消费者优化其长期储蓄和消费活动,提高消费者的个人幸福感。然而,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带来了日趋复杂的金融环境,监管体系也尚未完善。对于消费者而言,综合理解市场上的各类金融产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对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及金融素养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展政策的担忧。鉴于此,从金融素养的角度出发研究居民信用消费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使用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对居民信用消费的影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金融素养对信用消费需求的影响;二是金融素养对于信用消费负债的影响。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第2章主要介绍了关于金融素养及其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从不同角度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包括信用消费相关文献、家庭负债相关文献以及与金融素养相关的其他文献。第3章阐述了金融素养的度量方法及我国城市家庭金融素养状况。第4章是关于金融素养对城市居民信用消费需求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第5章是关于金融素养对城市居民信用消费负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分为两个部分:金融素养对城市居民是否拥有信用消费负债的影响以及金融素养对城市居民由信用消费导致的过度负债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结论:
  (1)主观金融素养与居民的信用消费需求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客观金融素养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拥有住房和子女的居民会有更多方面的信用消费需求;年龄越大、收入越高、持有金融资产越多的城市居民在生活在中需求的信用消费种类越少。
  (2)城市居民的主观金融素养对家庭拥有信用消费负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客观金融素养对家庭拥有信用消费负债没有显著的影响;年龄越大、收入越高、金融资产越多的居民拥有负债的可能性越低;有房产的居民、学历高的居民更有可能拥有负债。
  (3)主观金融素养与过度负债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客观金融素养在对过度负债的影响上依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教育水平高、有住房、有小孩的家庭的过度负债数额比教育水平低、没有住房、没有小孩的家庭低;年龄、收入、净资产及金融资产对过度负债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
  (1)由于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观金融素养水平分布不均,我国商业银行应转变服务方式,根据居民的实际贷款需求进行贷款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使居民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贷款信息选择合适的产品与服务。
  (2)作为消费者自身,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根据自身的资产状况、收入水平等制定信用消费规划。其次要对自身的金融素养水平有一定的客观认识,如果自身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应该主动通过学习经济、金融知识,加强自我金融素养的培养,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理财规划及消费规划。
  (3)政府部门在制定促进信用消费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首先对居民金融素养现状进行科学评估,针对金融素养不高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增加金融教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此外,还应采取较为科学的宣传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加公众获取金融知识的途径。
其他文献
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从再融资的规模、距上一次再融资间隔期限、公司自身资质及发行价格等角度出发,对部分企业利用定向增发等股权再融资手段频繁过度融资进行限制。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规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上市企业热衷于通过股权再融资募集资金,许多上市企业屡屡在并无实际可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发起股权再融资,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能够在上
学位
随着2017年定向增发新规的出台,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改为信用申购的新政策,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在我国迎来了一个春天。本文从资本结构理论、财务困境成本、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视角出发,提出假设: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有积极影响。笔者筛选出2008年至2012年间发行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的28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相关规则筛选出对照组,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相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对外贸易中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创新点在于使用广义精确匹配(CEM)和双重差分模型(DID)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背景是中国在21世纪初寻求加入WTO,并且在2001-2004年逐渐的取消对于企业出口方式的限制,这样的监管放松使得许多的中小企业可以进行直接出口,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能通过国有中介商进行间接出口。更加迅速的增长和更多的利润会促使这些企业改变
学位
投资与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投资。投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增加和未来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房地产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2014-2016年上市房地产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筛选出效率投资的样本和非效率投资的样本。其次利用Richardson(2006)投资期望模型对非效率投资样本进行分组。最后使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探求债务结
近年来,在关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晋升激励和财政分权是最受关注的两大主题。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和人事上的集权以及财政和行政资源上的分权,激励地方政府不余遗力的开展改革试验,发展本地经济。由于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有能力从资金闲置程度高的区域吸收资金,在投资机会多的区域进行资金投放,从而在不同区域间调配信贷资源。地方政府官员在晋升压力下可以通过竞争跨区域的
学位
2017年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并购重组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购活动作为资源配置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公司管理层的重视。我国企业的并购交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并购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层提供实践参
学位
国债期货自从2013年上市以来,不断发展,其本身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对现货收益率有预测的作用,对整个利率市场有指导作用。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影响了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使其在进行预测与指导时会出现一定偏差。本文以2017年第二季度前后去扛杠杆的经济环境为大背景,以10年期主力国债期货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和对现券及利率市场的引导,揭示国债期货市场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尝试
随着我国A股市场的规模的不断壮大和机制的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这个群体的重要地位就日益凸显出来。与市场上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相比,他们往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相对有效地分析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也被认为是理性经济人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作为上市公司外部股东,他们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潜在动机,这也促进了他们积极参与公司监督与治理,降低公司的管理层代理成本,规避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
学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困扰着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从企业外部融资方面来看,装备制造业的投资活动受制于其长周期性和技术研发的偶然性,会遭遇融资约束冲击。为了应对我国面临的经济新常态,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提出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
近年来各界意识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大,如果继续扩大可能对地方财政、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地方债务扩张速度过快,潜在的财政风险过大,2013年穆迪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融资平台的治理工作自此开始成为重点。本文旨在研究房地产价格对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通过对全国77个城市2013年至2015年的融资平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房地产价格与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张呈正相关;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