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尸体解剖,明确国人L5/S1神经根及下位关节突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测量S1“肩三角区”及“腋下三角”等相关数据,研究经L5/S1间隙椎板间入路以脊柱全内镜系统安全直达纤维环进行髓核摘除术的可能性。通过标本模拟及临床试验,探讨该入路的实际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制作腰椎标本,在L5/S1椎间隙水平观察大体结构,测量L5下关节突上缘距L5椎板下缘弧顶水平线垂直距离;硬膜囊最外侧距离后正中线宽度;硬膜囊最外侧与L5下关节突内侧缘距离;L5神经根与L5椎板弧形下缘最短间距;S1神经根起始点与L5椎板下缘距离;L5/S1椎板间隙S1神经根与硬膜囊最大间距;容纳套管需要咬除外侧最少骨质距离;L5,S1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在标本上进行工作通道模拟试验,得出模拟套管置入的平均头向倾斜角。利用AutoCAD数位建模精确计算S1神经根“肩三角区”及“腋下三角”面积及咬除部分骨质后的理论最大操作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经L5/S1间隙椎板间入路以脊柱全内镜系统直达纤维环进行髓核摘除术的安全范围。根据结论选择适用微创器械,临床选取典型L5/S1侧方突出患者,按解剖学研究结论以该入路进行实际手术操作。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月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L5下关节突上缘距L5椎板下缘弧顶水平线垂直距离7.74±0.47mm;硬膜囊最外侧距离后正中线宽度9.03±0.42mm;硬膜囊最外侧与L5下关节突内侧缘距离-0.71±2.02mm;L5神经根与L5椎板弧形下缘最短间距6.36±0.67mm;S1神经根起始点与L5椎板下缘距离-5.16±1.87mm;L5/S1椎板间隙S1神经根与硬膜囊最大间距3.87±1.95mm;容纳套管需要咬除外侧最少骨质距离4.03±0.83mm;L5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39.3±3.0°;S1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19.9±2.9°;模拟套管置入的平均头向倾斜角33.5±2.8°。计算机建模分析得出“腋下三角”平均面积34.96±12.69mm~2;“肩三角区”平均面积18.96±9.04 mm~2;咬除椎板及部分关节突骨质后可达到的“肩三角区”最大面积114.44±21.71 mm~2。根据结果发现于L5/S1椎板间隙存在一可经适度磨削骨质后获得的,可容纳约7mm椎间盘镜系统进入的操作空间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行小样本临床实验,以7毫米外径TESSYS(Joimax)椎间盘镜系统经L5/S1椎板间入路成功在“肩三角区”建立操作通道并顺利完成髓核摘除术,3例患者术后均得到即刻的症状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在术后,术后1月及术后3月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为规模开展临床应用提供了先导依据结论:1根据解剖学测量数据分析, S1神经根“肩三角区”最大面积114.44±21.71 mm~2, L5/S1椎板间隙部分磨削椎板外下缘或下关节突骨质后,在此处存在一个可容纳7mm椎间盘镜系统工作套管置入,遂行相关操作的“手术安全区”2临床上经L5/S1椎间隙S1神经根“肩三角区”入路,以7mm TESSYS(Joimax)内镜系统进行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技术上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