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在强调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的同时注重解决问题的训练,由表面知识的掌握走向深层的认识和运用。在科研与人才培养中,模型构建是一种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模型认知”这一概念,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分析和推理等方式,了解被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组成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起一种认知模式,并且能够用这种模式说明化学现象,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但是,建模的习得并非一朝一夕,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在强调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的同时注重解决问题的训练,由表面知识的掌握走向深层的认识和运用。在科研与人才培养中,模型构建是一种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模型认知”这一概念,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分析和推理等方式,了解被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组成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起一种认知模式,并且能够用这种模式说明化学现象,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但是,建模的习得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根据学生认识的发展,逐步分阶段进行。本研究将基于“学习进阶”,深入于化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论文内容主要以高中氧化还原反应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进阶和化学建模教学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展开基于学习进阶的化学建模教学设计,使化学学习与化学知识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知识和能力水平有进阶式提高——既有利于学习者形成知识框架、建立化学学习思维、增强科学探究意识,又遵循学习者的认知活动规律和学习心理的发展机制,为广大的一线老师提供一种旨在使学生知能并进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全文共包括七章内容:第1章主要说明本研究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及创新点;第2章定义了学习进阶和化学建模教学的概念,并分析和解释了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第3章调查了学生化学建模学习的情况,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剖析;第4章提出了基于学习进阶的化学建模教学实践设计流程和策略;第5章对氧化还原的知识内容进行逻辑分析,和进阶层次划分,文中还给出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为示范案例进行了分析;第6章介绍了教学实践后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前后测分析;第7章在综合了理论和实践结果后,提出了研究的结论:基于学习进阶的化学建模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强化学生建模意识,发展科学思维,提高探究能力,最后,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其他文献
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提出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标志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课标提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区域认知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是认识地理空间、解决区域问题的重要方法,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单元教学以教材单元为基础,教师灵活整合知识相关性内容,整体统筹教学计划,通过多课时的教学活动设
高中是大学教育的预备阶段,只有高中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才有利于大学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从而培养出富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优秀人才。因此了解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但从现有文献看,有关我国高中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发展状况的综合研究很少,并且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都是常规心理测量工具,然而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为心理特质,采用
高阶思维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是跨学科素养中个体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以地理-生物跨学科教学一线教师、教育研究专家和高校地理教师所构成的专家团为依托,在系统梳理高阶思维素养相关理论、跨学科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制定初中生高阶思维素养的评价标准,以地-生跨学科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简单、重复的机械性工作已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人们利用高阶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新的事物。在学科教育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在我国广泛流行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为核心,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创设了有
由于学制设置以及初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差异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断层现象长期存在。在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都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这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提供方向。本文选择区域认知素养中的区域位置这一要素开展初高中教学衔接策略探索与研究,通过调研中学生区域位置认知水平考察现状与区域位置认知素养培养现状,发现区域位置认知素养在实际衔接
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培育学生生态文明思想,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任务。目前信息时代背景下,视频资源丰富可取,尤其是纪录片资源质量较高,内容和情感价值观上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契合。经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关纪录片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深入分析纪录片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全过程,着重探究纪录片资源库的建设以及纪录片资源的课堂运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地理实践活动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受到行业专家和地理教师的关注。新课标明确指出社会调查活动是帮助学生发展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应该将社会调查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活动,应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
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已成为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地理课程方面而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信息素养不仅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高中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是地理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中学地理课程完善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对培养高中生地理信
可持续发展源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可接受性的深刻理解。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消耗严重的今天,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而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至关重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模块,开展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也是呼应了新课程综合性改革。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借助微视频的线上教育形式来推进指向可持续发展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
自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为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各高校致力于寻找创新型教育改革方式,在这个背景下,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教培模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区域认知是实现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空间载体,区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区域认知视角下的空间教学研究是地理教学重要领域,也是地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