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赛金矿床是近年来在扎西康矿集区内新发现的金矿床,该金矿床在空间上邻近矿集区乃至藏南著名的扎西康超大型铅锌锑银多金属矿床,研究该金矿床打开了在该矿区寻找金矿床的思路,为辅助认识特提斯喜马拉雅金锑成矿带金矿的成矿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明赛金矿床地质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矿区主要出露中下侏罗统陆热组与上侏罗统维美组及桑秀组地层,矿体发育在下侏罗统陆热组地层中,地层总体呈单斜产出,走向近EW,倾向N,倾角10~15°,地层岩性为一套砂岩、钙质板岩,在地层中可见顺层发育的蚀变凝灰岩,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硅化表现为发育在凝灰岩中脉状、网脉状张性石英脉,黄铁矿化、毒砂化呈浸染状分布,其中黄铁矿化、毒砂化蚀变强烈发育的地方金品位最高,表明这种类型蚀变与金矿化密切相关;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特征X射线扫描结果分析显示,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形式存在(可见金),主要有以下三种嵌布特征: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其中粒间金与包裹金是最主要的嵌布形式;目前未发现晶格金。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石英、绢云母及部分粘土矿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黄铁矿、毒砂为载金矿物(占79.79%),其次硅酸盐矿物以及部分黏土矿物为载金矿物(占21.21%);载金黄铁矿具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晶形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不发育多期次环带现象;毒砂呈自形-半自形结构,具针状、菱形、板状形状,与黄铁矿密切共生。金矿物呈长条状、板状、不规则状,常分布于黄铁矿与毒砂颗粒之间,呈串珠状分布;金的化学成分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钯金矿、含银自然金、含汞自然金以及含镍自然金;金矿物粒径范围在0.001mm~0.03mm之间,最大粒径可见0.03mm,平均粒径0.0023mm,主要为显微极微粒金(0.005~0.0002mm),平均粒径为0.0023mm,占66.67%;其次为显微微粒金(0.01~0.005mm),平均粒径为0.0066mm,占24.24%;显微中粒金(0.05mm~0.02mm),平均粒径为0.025mm,占6.06%;显微细粒金(0.02~0.01mm),平均粒径为0.012mm,占3.03%。通过与典型造山型、卡林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进行对比,认为明赛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与造山型、卡林型金矿床相差甚远,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相似,明赛金矿床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