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作为阿鲁科尔沁旗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在畜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草地资源在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长期的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叠加人为不合理利用,使得阿鲁科尔沁旗草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草地退化十分严重。草地退化不仅影响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会阻碍当地牧民脱贫致富,进一步会影响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2000年和2014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阿鲁科尔沁旗统计年鉴、气象气候等资料,借助ENVI5.1和ARCGIS10.2软件,对阿鲁科尔沁旗草地退化现状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4年阿鲁科尔沁旗草地总面积978519公顷,其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占17.69%;中度退化草地面积占65.10%;轻度退化草地面积占15.98%;无明显退化草地面积占1.23%。研究区14个乡镇苏木退化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巴拉奇如德苏木重度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所占比例最大,巴彦温都尔苏木轻度退化草地和无明显退化草地所占比例最大。2014年阿鲁科尔沁旗草地退化指数(GDI)为2.99,属于中度退化等级,研究区各个乡镇(苏木)草地退化指数(GDI)值在2.65~3.3之间,区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体上均处于中度退化的状态。草地退化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和中南部地区草地退化较为严重,主要以中度退化草地为主,伴有重度退化草地;中部和中北部地势偏高的林牧区草地退化状况相对较轻,主要以轻度退化草地与中度退化草地相间分布,草地整体状况相对较好;最北端基本形成了无明显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相间分布的格局。⑵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来看,1990-2014年的25年间阿鲁科尔沁旗草地面积先减后增,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之间相互转化频繁,退化程度减缓与加剧及植被覆盖率好转与恶化两种趋势同时并存,其中无明显退化草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轻度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呈现为持续增长趋势,重度退化草地面积一直以持续减少趋势为主,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但是草地还没有达到稳定恢复的状态;草地退化在空间上发生了差异性变化,总体上南部退化较严重,中部和最北端退化有所缓减,北部退化虽然有所缓减,但转化为其他地类的趋势明显;草地退化指数由1990年的3.56下降到2000年的3.25,最后到2014年的2.99,草地退化情况由重度退化缓减为中度退化,草地退化情况具有缓解的趋势,但整体形势依然较严峻。草地退化区域之间差异较明显,南部和中南部退化最严重且草地退化指数值也最高,北部草地退化程度相对最轻,草地退化指数值相对较小,中部草地退化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总体呈现出由北向南草地退化程度逐渐加剧的趋势。⑶在阿鲁科尔沁旗近25年的草地利用中不同驱动因素对于草地退化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其中气候变化对于阿鲁科尔沁旗草地退化来说并不是主导因素,关于气候变化对草地退化的影响还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显著;载畜量的盲目增长对草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影响;人口快速增长以及人类活动变得频繁是地区草地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4)针对阿鲁科尔沁旗草地退化现状及驱动因素,提出了坚决贯彻草原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以草定畜,合理放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草地利用的监督管理及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向集约化的转变等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