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常常伴随肾小管间质的损伤,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共同病理过程。继发于肾小球疾病的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决定了肾脏疾病的预后,大量研究显示蛋白尿不仅反映肾小球损伤的程度,本身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参与小管间质损伤的病理过程,加速肾功能的恶化。但临床上常有尿蛋白程度与小管问质损伤程度不平行的现象,因此有学者提出尿蛋白的质在致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比尿蛋白的量更为重要。尿蛋白与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目的:本文总结了21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蛋白尿总量,检测并分析了64例患者的尿蛋白成分与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住院,临床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210例。肾组织常规行HE、PAS、PASM、Masson染色,采用半定量方法对肾小管间质损伤(TID)程度进行分级:基本正常为0分,局灶性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分别为1分,弥漫性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分别为2分。根据小管与间质病变积分之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TID<2分;B组TID≥2分。比较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总量,肾功能,和尿蛋白成分(IgG,转铁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a 1微球蛋白),以及尿蛋白IgG的选择分数(SI)。并将各项临床指标与病理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210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1)肾小球病理类型与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21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以轻微病变和系膜增生型为主,其中轻微病变和系膜增生患者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较轻,增生硬化、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以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较重。
(2)肾小球硬化程度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肾小球硬化程度与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有相关性,肾小球硬化越重,则小管间质损伤越严重(P<0.0)。
(3)肾功能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B组(TID≥2分)患者肌酐和尿酸均高于A组(TID<2分)(P<0.05)。
(4)尿蛋白总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A组和B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
(5)小管间质损伤和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小管间质损伤无相关性,而血清肌酐和尿酸与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显著相关。
2.64例患者的尿蛋白成分研究:
(1)尿蛋白成分与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
按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组比较各项尿蛋白成分发现:B组的IgG明显高于A组(P=0.024)。其余蛋白成分无统计学差异。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仅工gG与小管间质损伤呈正相关。(P=0.034,r=0.443),其余尿蛋白成分与小管间质损伤无关。
(2)尿蛋白IgG的选择分数
选择分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轻微病变型主要为高度和中度选择性蛋白尿,局灶硬化型和增生硬化型主要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分数与肾功能的关系:非选择性蛋白尿血肌酐高于选择性蛋白尿(P<0.05)。
选择分数与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X2检验提示蛋白尿选择性越低,小管间质损伤越严重(P<0.05)。
结论: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总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无关。
2.尿蛋白成分中IgG与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关。
3.尿蛋白IgG的选择分数与肾脏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关。
4.尿蛋白IgG及其选择分数可用于预测肾脏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