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根治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创伤重,极易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疼痛部位多位于患侧前胸壁、上肢、腋窝及肩部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前锯肌平面阻滞是近年来Blanco等提出来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已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镇痛。2019年Franco等提出一种新型的前锯肌平面阻滞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根治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创伤重,极易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疼痛部位多位于患侧前胸壁、上肢、腋窝及肩部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前锯肌平面阻滞是近年来Blanco等提出来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已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镇痛。2019年Franco等提出一种新型的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即通过超声引导将局麻药注入胸大肌外侧缘和前锯肌汇合的筋膜平面。目前这种新型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新型前锯肌平面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效果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87例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n=44)患者仅行全身麻醉,新型前锯肌平面阻滞组(n=43)行全身麻醉联合新型前锯肌平面阻滞。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均采用喉罩机械控制通气。新型前锯肌平面阻滞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辨别胸大肌和前锯肌汇合的筋膜平面并单次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T0(麻醉前)、T1(麻醉插管)、T2(切皮时)、T3(腋窝清扫)、T4(缝皮结束)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T0(麻醉前)、T2(切皮时)、T3(腋窝清扫)、T4(缝皮结束)各时间点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消耗量。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观察时间。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1 h,6 h,12 h,24 h,48 h)静息及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气胸、血肿、神经毒性反应、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和新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身高、体重、年龄)及术中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过程中T2及T3时间点新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而在手术开始前T1和手术结束时T4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率在各时间点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新型前锯肌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丙泊酚用量相似(P>0.05),新型前锯肌阻滞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与全身麻醉组相比,新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PACU观察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此外,新型前锯肌阻滞组术后1 h和6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均未见气胸、血肿、神经毒性反应、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所使用的新型前锯肌阻滞可安全有效的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并缩短PACU停留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现又称Ig A血管炎,系以Ig A1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多数预后良好且呈自限性,2-10岁儿童为好发人群,成人相对少见。过敏性紫癜在儿童年发病率约3-26,7/100.000,成人约0.8-1.8/100.000,男多于女。过敏性紫癜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通常分布在下
目的本研究提出新型中医辨病模式的理论构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中医病名智能诊断模型,对该模式的合理性与适用性进行实证分析,为提高医生临床辨病水平、优化中医病名智能辅助诊断路径提供思路启迪与方法借鉴。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发掘中医“病”概念的主体认识与属性特征,探索多轴心的疾病分类方法。2.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中医辨病模式,分析中医辨病现状与瓶颈,为构筑新型中医辨病模式提供实践借鉴。
背景:衰老(Aging)现象所引起脱发(Hair loss)的机制已証實這与线粒体功能障碍(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有关。细胞穿透肽(Pep-1肽)作为介导的线粒体(Pep-1-mediated mitochondrial)移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其在衰老引起脱发治疗中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并比较注射單純线粒体(Mito),注射Pep-1肽修饰线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全球的一半且95%以上为鳞状细胞癌。手术是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单纯手术的疗效不佳,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多在40%以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模式给局部晚期食管癌带来了更好的生存,但基于多种原因临床实际中很多患者仍然首先选择了手术,且临床早期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可能出现升级。对于这些未
目的:术中出血的控制一直是腹腔镜肝胆外科医生亟需要解决的问题,肝实质离断和控制出血技术是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中的核心环节。全入肝血流阻断法(PM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的肝脏血管阻断方法,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LLR术中PM阻断分为腹腔内阻断法(IPM)和腹腔外阻断法(EPM),为评估应用Bulldog钳进行IPM阻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将IPM与EPM阻断法进行比较,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
目的:急慢性皮肤创面在临床上占据非常高的比例,如糖尿病足溃疡、褥疮、癌性溃疡和术后伤口感染等,常规方案的治疗效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慢性/不愈合的伤口不仅会增加医疗负担,对社会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国内外研究显示,低温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具有促进急慢性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但研究中使用的等离子体设备不同,治疗效果也存在着差异。本研究使用空气等离子体源的手持
背景:巨大肩袖撕裂主要是指肩袖撕裂口在前后方向或者内外方向超过5cm,或累及2根及2根以上肩袖肌腱的撕裂。有学者认为在核磁共振扫描图像中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图片显示肌腱断裂回缩导致缺损达到2 cm×2 cm以上,或者断裂肌腱回缩至肩胛盂缘,以及MRI矢状面图像显示有至少三分之二的大结节裸露时,也属于巨大肩袖撕裂。在巨大肩袖撕裂形成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肌肉脂肪浸润和肌肉萎缩程度的加重,导致在手术中彻底松解肌
目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的异常改变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E3泛素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是真核生物体内UPS的关键组分,根据结构特点,可将E3泛素连接酶分为两大类: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锌指结构域类和HECT(homologous to E6AP C-terminus)结构域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具有高度细胞遗传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病。作为一种癌症性的恶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所导致,属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范畴。MM的发病率处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第二位,作为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病高峰年龄55-74岁,常伴多种并发症。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MM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基因检测技术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9。尽管现有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狼疮的某些特征,但SLE的治疗方法仍旧落后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