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体形体结构理论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系统阐述了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诸方面,《黄帝内经》也是众多人体形体结构术语的源头。本研究以《黄帝内经》人体形体结构术语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文献学和古代汉语训诂学的方法,对形体结构术语进行整理归类,重点关注其中的复音术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术语),对其进行名义考辨,在训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探求术语的命名理据,建立《黄帝内经》人体术语系统,系统揭示人体形体结构术语的规律和现象,以期对中医术语规范化和中医专科词典的编纂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与内容:主要以中医文献学中训诂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包括:(1)术语的文字释义与内涵阐释相结合:对所选术语的基本面貌进行静态描写,并阐释其医学含义;(2)以切实客观的历史资料为旁证参合相释:使用《黄帝内经》其他篇目,或选取出土简帛医籍等其他材料,参考与《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约略先后同时或略晚一些的著作,作为释义的旁证;(3)源流相参:以《黄帝内经》所在时代的作为截面,同时采用纵向考源探流的研究方法,对某一术语“上溯其源,下探其流”。论文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一门学科的理论是建立在有关的概念体系之上的。名词术语则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从《黄帝内经》的语言要素入手,选取《黄帝内经》中的词汇作为研究材料,将表征人体形体结构的复音术语作为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为《黄帝内经》人体相关术语概貌。筛选出表示人体形体结构的术语,建立《内经》形体结构名词术语库。共获得人体形体结构相关单音术语159个,多音术语652个。按照所指部位名,分成“实指部位名”和“虚指部位名”两大类。进一步将“实指部位名”术语分为“固定指某一处”和“不固定指某一处”两小类。最后确定“头颈、躯干、四肢”等三大类217个表示人体形体官窍的复音术语作为本研究考释的重点,探索其发生、发展、后世的流传、演变轨迹及规律。第三部分为《黄帝内经》头颈相关复音术语。共查检到头颈部相关的复音术语96个。其中头部术语94个,颈部术语2个。进一步划分为头部整体术语、颜面术语、五官术语、其他术语等若干小类,并逐一进行考释。尝试搭建《黄帝内经》头颈相关术语子系统。第四部分为《黄帝内经》躯干相关复音术语。共查检到躯干部相关的复音术语共54个。其中胸部3个,胁肋3个,腹部8个,盆部19个,脊背21个。其中盆部术语和脊背术语又详细划分为若干小类。在此基础上搭建《黄帝内经》躯干相关术语子系统。第五部分为《黄帝内经》四肢相关复音术语。共查检到四肢相关术语共67个。其中肢体统称20个,上肢22个,下肢25个。每部分术语又划分为若干小类。在考释术语基础上搭建《黄帝内经》四肢相关术语子系统。结论:《黄帝内经》的问世是中医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中医学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随之初步建立。《黄帝内经》也是众多人体形态术语的源头。本文在对《内经》人体形体结构术语的全面考察基础上,对《黄帝内经》中有关人体形态的217个复音术语进行名义考辨,相关结论如下:1.考察头颈类复音术语96个,包括头部术语94个和颈部术语2个。其中以颜面和五官类术语数量为多。五官术语又分为总述、眼目、舌、口唇、牙齿、咽喉、鼻、耳部八小类。《内经》中包含极为丰富详尽的五官科论述,未见于前世典籍的目系术语、鼻类术语、口唇咽喉类术语也在《内经》中大量出现。2.考察躯干类复音术语54个,包括胸部术语3个、胁肋术语3个、腹部术语8个、盆部术语19个和脊背术语21个。其中盆部术语较为丰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骨盆术语和会阴术语两小类。人体躯干后部术语多与脊背骨相关,从上至下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等小类。3.考察四肢类复音术语67个,包括肢体统称术语20个、上肢术语22个和下肢术语25个。其中上肢术语由上至下又分为肩、臂、手三小类。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结构复杂特殊,《内经》中对其阐释的术语也很丰富。下肢术语可分为大腿、膝、小腿和足四小类。4.“多词一义”“一词多义”及“同素异序”现象普遍存在。多个不同义项通常是围绕一个概念为中心而形成,但略有微殊。这些现象反映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进程,是中医术语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中医术语语言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5.表达人体形体结构概念的术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本研究在单个术语考释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内经》人体形体术语系统,包括《内经》头颈术语、躯干术语和四肢术语三个子系统,以中医系统观和整体观为指导,探寻术语构成和使用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