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化,国外人士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也越来越为强烈。作为一种典型的政治文本和外宣资料,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前一年或者前五年政府的工作情况和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未来一年或者五年政府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做出了总体规划和部署。其文本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民生等多个方面,成为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最新国情和发展趋势的一个权威信息来源和快捷渠道。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其他国家能否准确及时地了解中国,也关系到中国自身国际形象的树立。然而,《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其文本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国家利益的损失甚至引起国际冲突,译文对准确度的要求极高;除此之外,其中大量的中国特色词汇和汉语独特的行文结构等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方面的问题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进行细致的研究,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策略,以便呈现准确恰当的译文。综观《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研究的现状,情况并不尽人意。很多学者只是针对翻译当中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并且大都建立在自身的翻译经验基础之上,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是很匮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此理论摆脱了传统研究所提倡的“对等”、“等值”的束缚,强调翻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采取何种翻译策略。目的论动摇了传统研究中原文的绝对统治地位,突出了文本功能、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重要性,赋予了译者更多的自由,对翻译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属于应用文本的范畴,其翻译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探讨了此理论之于政府工作做报告翻译的指导作用和可应用性。作者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选取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和英译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翻译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和目的论的指导之下,针对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分别探讨了几种主要的具有可行性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找到合理的理论指导和理想的翻译方法,对今后提高译文质量有所帮助,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