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文学思想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充是东汉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和先进性。处在文学自觉萌芽前期,王充在《论衡》中所阐述的文学观念,反映了东西汉时期整个学术和文学风向的一种转变。通过对王充文学观念的分析考证,可以更加清晰地追踪到当时文学观念的变化轨迹。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王充的思想渊源及《论衡》一书定位入手。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他博览诸子,思想比较博杂,同时深受老师班彪及“鸿儒”桓谭影响。这些都决定了《论衡》一书的思想走向,必须首先分析。第二部分阐述了《论衡》一书主旨“疾虚妄”与当时学术风气之间的联系,分析王充“疾虚妄”所批判的文学对象和具体内涵,由此进一步明确王充所提倡的文学观。第三部分,在王充“疾虚妄”思想的指导之下,王充的文学观念也表现出力求真实的面貌,他十分重视文学的现实功用,甚至把这一点凌驾于文学的艺术性之上。他对当时的儒生文吏做出了细致划分,并提出了“鸿儒”这一地位最高的儒士,从这一点上表现出王充心目中的理想文人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士人身份转变和儒士创作的情况。第四部分,王充对于“鸿儒”的推崇使得他将杨雄、桓谭这些人视为人生楷模,他在创作《论衡》时,有意识的将一种“论”的独创精神融入其中。这种“论”明显与前代的“述”和“作”有所不同,这种新型的文学创作观念反映出当时文学创作观念的转变,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第五部分简要介绍了王充提出的“文人观念”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影响。
其他文献
胡助是元代東陽一位飽讀詩書的碩儒,自幼受到婺州理學思想的影响,後四處遊學,交友範圍廣泛,包括同鄉文人、京城同僚、隱逸人士等。對胡助的生平及其交遊的研究,可以領略元代中後期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随着社会流动和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利益诉求的多元化,社会矛盾冲突更加复杂,给基层治理带来许多挑战。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即在经济社会高
柳青的文学创作经历了“延安文学”和“十七年文学”两个阶段,“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柳青文学世界的主要题材,他书写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成为了“合作化小说”的样本。其中,
本文在分析定中结构的语法框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定中结构语义关系,列出了其中定中超常搭配的十种情况,并试图从隐喻和语义指向两个角度进行解释。论文共分为五章。第1章在回
齐鲁文化既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行政区化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齐鲁文化的特质包括文化上的正统性、道德上的本位性、学术上的
《铁旗阵》是清代宫廷中演述杨家将故事的连台本大戏之一,据现有文献资料记载,它自乾嘉年间创编以后,道光、咸丰、光绪三朝皆有演出,鉴于该剧在杨家将故事发展史方面以及清代
佛教自东汉后期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不断地与中国文化进行相适应、融合,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唐代是中国佛教
在英语专四考试中,听力是一个关键部分,其中听写作为主观题是一个难点。本文以英语专业一个班的听写课堂测验为素材,分析英语专四听写的失分原因以及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Lis
在人们短暂而脆弱的一生当中,总是伴随着生死有命、祸福无常、悲喜不定、聚散无时等等的世事沧桑、人世变迁,很多时候,我们力不从心,总能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时,我
90年代以后,关于十七年“红色经典”长篇小说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学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文学现象,随之产生了源流考据、政治与文学二元关联、文本中心主义、典型阶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