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世界价格下降、交易锐减,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国及时启动并实施了国家玉米临时收储的计划,该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稳定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导致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和玉米库存不断增加、高居不下,进而形成了玉米产销区价格倒挂、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的现象。辽宁省位于东北玉米生产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玉米生产基地,玉米库存很大,伴随着国家粮食价格政策和收储政策的调整,玉米价格下降是必然的趋势,这将会影响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和收益。因此研究辽宁省的玉米生产布局变化规律及不同产区比较优势,将会对优化调整辽宁省玉米生产区域布局和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玉米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1992-2014年辽宁省玉米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系统的分析全省14个地级市种植面积变迁及区域生产比较优势,研究辽宁省玉米生产布局的变化特征,分析辽宁省玉米的空间布局及其以后的变化趋势。利用区位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全面分析资源、市场、经济、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对辽宁玉米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地级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1992-2014年全省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进行定量研究,进而提出了调整玉米生产格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提高玉米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2-2014年期间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并且各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也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各区域间的增长趋势有一定的差异,辽西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区域,玉米种植区域更多地向辽西,包括朝阳、锦州、阜新等地偏移。从比较优势分析结果来看,大连、抚顺、本溪、锦州、阜新、铁岭和葫芦岛这7个地区在玉米生产上最具有比较优势,而丹东、营口、辽阳和盘锦等4个地区在玉米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非农就业机会、玉米与其他作物效益比、肉类产量和玉米单产的提高会对玉米生产起到正向影响作用,而化肥使用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对玉米生产起到负向影响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粮食补贴政策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生产有着正向的影响,表明了国家的农业政策确实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全省的玉米生产布局和保证玉米可持续健康发展,应该更加重视玉米生产规划的指导,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和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