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强度、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区域性差异。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以为区域规划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太原市1976年、1994年、2000年、2005年四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域内的统计资料、环境年报、文献记载等资料,同时进行野外调查、实地走访、采样分析等,获得研究区域近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在GIS平台上,结合地理学、统计学、土地科学、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相应的各种指标体系,对太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寻求太原市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确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提出有针对性的太原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1.介绍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及研究区概况介绍;2.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结构路线、数据来源、研究采用的数量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3.运用RS、GIS软件获取的数据,分析和总结了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度变化、景观格局变化;4.通过土壤中Hg、Cr的化学分析,研究LUCC对土地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5.总结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提出区域内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为研究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根据文章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 30年来,研究区域内耕地和林地是始终研究区域内居优势地位的土地类型,但这两种类型正不断向其他土地类型流转,耕地总量持续减少,林、草地面积近年有所增加,建设用地呈大幅度增长,水域面积变化较小。2)区域内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土地的重要度均有所下降,城镇用地的重要度较大幅度的增加。动态度高,开发成果显著。3)从景观水平上看,研究区景观异质性指数呈增加趋势;景观优势度呈减少趋势;均匀度指数增加,各地类均匀发展;破碎度指数除了城镇用地的降低外都有所增加。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外源因子输入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贡献不同;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关系密切,大体表现为:居民城镇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末利用地。城镇用地的扩张带来了土壤污染的转移以及重金属污染的加剧。5)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其中,政策因子是林、草地面积回增、耕地流失减缓的主要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