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tom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稳定发展的长期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地资源高度紧张。积极推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可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对一个农业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农村人口数量居全国之首,人地资源紧张,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禀赋上,将人口压力转化为劳动力优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对于河南省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本文以河南省这一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然后分析了近年来河南省转移劳动力的特点,研究发现,目前河南省大约有超过30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在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中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大多是初中文化程度,并且以男子为主,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兼业性。   其次,本文在河南省情的基础上,从若干角度对影响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制度性因素在河南省这个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省份仍然深刻影响着劳动力转移,个人禀赋因素包括个人对待转移风险的态度和对待农村社会资本的理解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也会影响着劳动力转移。   第三,以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结合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数据可得性的原则,对影响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影响作用最大,另外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影响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而城市失业率则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根据以上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措施,进行体制改革全面消除制度性障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基础教育,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就业观念和意识;大力发展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容纳程度;政府需要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引导,改善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加速劳动力转移。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全球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衰退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因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世界渔业界的重要研究
近年来,阳泉市委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这次“三讲”教育中,通过对照检查,我们
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预示着互联网金融这个一直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行业将逐渐步入正轨。随
看到某企业经理的名片上印有“中共党员、经理”的字样,命笔者况空回D顿感耳目清新.为之一振。这位经理说:””经理只是工作需要,——而做合格党员则是我一生中的最高追求,把“中
“王若曰”是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中常见的一种格式,常常被译为“王如此说”或“王是这样说的”,或者认为“若”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但笔者认为“王若曰”是一种固定格式,它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刘岩立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
农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缺陷。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迫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制度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整个成都市及下属各区(县)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力。出于缩小城乡公共社会事业差距的目
高校教师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的标准,在修身、律己、治学、育人四方面从严要求自身,力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