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稳定发展的长期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地资源高度紧张。积极推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可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对一个农业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农村人口数量居全国之首,人地资源紧张,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禀赋上,将人口压力转化为劳动力优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对于河南省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本文以河南省这一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然后分析了近年来河南省转移劳动力的特点,研究发现,目前河南省大约有超过30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在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中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大多是初中文化程度,并且以男子为主,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兼业性。
其次,本文在河南省情的基础上,从若干角度对影响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制度性因素在河南省这个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省份仍然深刻影响着劳动力转移,个人禀赋因素包括个人对待转移风险的态度和对待农村社会资本的理解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也会影响着劳动力转移。
第三,以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结合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数据可得性的原则,对影响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影响作用最大,另外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影响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而城市失业率则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根据以上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措施,进行体制改革全面消除制度性障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基础教育,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就业观念和意识;大力发展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容纳程度;政府需要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引导,改善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加速劳动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