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冷战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逐渐加剧,作为战败国同时也是冷战排头兵的德国遭到了再度分裂的境遇。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分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而治,同时在东西德分别上演着紧张的对峙剧情。德国问题的解决,德国统一的实现,对于联邦德国而言,是其终极目标,但同时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究竟如何结束德国的分裂,联邦德国前任总理阿登纳实行“哈尔斯坦主义”,与东方阵营划分界限,试图借助西方盟友的支持完成统一大业。但事态的发展表明,在冷战步入缓和阶段的前提下,“哈尔斯坦主义”只会孤立西德,离统一的目标南辕北辙。60年代末70年代初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改变策略,采取“以接近促改变”,推行“新东方政策”,该政策的实行是以与苏联在内的东方国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为标志的,也可以说,包括《莫斯科条约》在内的一系列东方条约是“新东方政策”的成果。但是,隐藏在这些成果背后的是复杂的国际关系变量,以及政治家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把握。冷战发展到60年代后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势力均衡,开始寻求双方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缓和,但是缓和的表面下仍然存在着紧张微妙的盟友关系,美国对联邦德国主动争取缓和表示不满,苏联对民主德国一意孤行表示责难,中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提出严厉抗议,因此在平静的缓和湖面下依然存在着激烈对峙的漩涡。在冷战的大环境下,任何一国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联邦德国推行与东方缓和的“新东方政策”必然遭致盟友的猜疑,东方阵营的顾虑。勃兰特如何化解盟友的疑惑,得到盟友的支持;如何平复东方国家战争的创伤,得到东方阵营的合作,都是必须解决的症结。历史表明,“新东方政策”推行中尽管阻力重重,但是依然取得了远超乎预期的效果。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埋葬了二战后僵化的“哈尔斯坦主义”,摆脱了外交孤立状态,开辟了德国外交新领域,打破了同东方的隔绝状态,开创了德国外交新局面。在政治上,“新东方政策”推动了世界的缓和进程,有助于世界和平,同时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降低了对美国的依附程度;在经济上,日益扩大的东西方贸易,为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为其再续经济奇迹的辉煌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新东方政策”在联邦德国乃至世界当代史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扮演着里程碑的角色,其推动了冷战的缓和进程,促进了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快了世界政治经济向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新东方政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六个部分:前言主要讨论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本文研究的不同之处,介绍了现有的研究概况。第一章“新东方政策”的背景出发,分析“新东方政策”与大国关系的角逐,具体阐述美国和苏联、美国和西德、苏联和东德、英法和西德四组关系变量,同时增加对中国作用的分析。第二章从“新东方政策”的具体执行出发,分析联邦德国如何在处理大国关系的同时推行“新东方政策”,分别阐述了与苏联、美国、民主德国、东欧国家的合作沟通,另外,分析了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安全因素,在本章的最后,以《莫斯科条约》的签订为例,探讨联邦德国与苏联的缓和过程,力求从多个角度还原“新东方政策”的推行过程;第三章从联邦德国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展开论述,同时重点剖析“新东方政策”与德国统一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探讨勃兰特个人在“新东方政策”推出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新东方政策”对勃兰特个人政治生涯的影响。正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语,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新东方政策”的评价,同时对整篇的论述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在正文结束后,是本文写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中英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