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同时也是美国最具天赋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虽然她的作品形式多样,主题不同,但都着力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别平等和精神重生的斗争。她的代表作《紫色》(1982年)为她赢得了1983年的普利策奖和1984年的美国图书奖。自发表以来,小说《紫色》赢得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学者和批评家们已从女性主义、种族主义、象征主义、宗教意识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生态学、语言学甚至是心理学的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基于小说《紫色》的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系统研究小说主人公西丽追求自我的心理过程。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西丽在寻求自我并最终达到内心和谐过程中的人格发展。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论中指出:人类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组成。随着环境的变化,个体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变化,并且显示出与之相对应的人格特征。本我遵循享乐原则,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避免痛苦,表现个体本能与意愿的满足;自我受现实原则的制约,这一原则终止了快乐原则,调节着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超我受道德原则引导与鞭策,使人格得到升华,促使人类本性与社会关系趋向完美。主人公西丽在少女时期和婚姻早期,由于种种原因,既不能认清现实(自我),又得不到指引(超我),她主要受本我的控制。西丽渴望得到爱,可是现实却将她的梦击得粉碎,她的灵魂饱受冲突和折磨。在姐妹的帮助下,她渐渐认清了现实及自我,她的人格渐渐成熟,最终获得了自我实现和内心和谐。除了引言和结论,论文包括四章。引言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紫色》,并提供了《紫色》的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即国内外对沃克及《紫色》的相关研究。第一章全面地介绍了理论框架,即弗洛伊德及他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论,并系统阐述了三者间的关系。第二章分析了《紫色》中主人公西丽在寻求自我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和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自我身份的缺失期。由于西丽主要受到本我的支配,对现实和自我身份缺乏认识。第三章阐述了西丽寻求自我身份的旅程中的第二阶段——自我身份的觉醒。西丽强烈的内心挣扎正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斗争的反映。第四章分析了西丽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自我身份的追求。通过努力,西丽终于实现了经济独立,摆脱精神枷锁,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安宁,这是西丽的本我在超我指引下获得的成功。结论主要重述研究的过程,并对研究意义及发现进行总结。西丽对自我寻求的心理历程不仅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页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而且体现了西丽人格的成长。对西丽的人格分析表明,只有当自我平衡本我与超我时,人们才能拥有健康的人格,追求自我并获得内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