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外交是晚清面临的关键性重大问题,其制度演变、运作特点和外溢效应等使其成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变革的先导性因素和关键变量。清代中前期处在世界格局转变的大历史背景下,自康熙年间正式开始的清政府对俄外交在中国传统外交制度和运行特点基础上,吸收了俄罗斯传递而来的部分西方外交因素,形成了具有“亚现代性”特点的外交制度,这表现在专门的外交事务管理机构、驻京使团、条约体制等方面。同时期清政府与西方其他国家并无这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是晚清面临的关键性重大问题,其制度演变、运作特点和外溢效应等使其成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变革的先导性因素和关键变量。清代中前期处在世界格局转变的大历史背景下,自康熙年间正式开始的清政府对俄外交在中国传统外交制度和运行特点基础上,吸收了俄罗斯传递而来的部分西方外交因素,形成了具有“亚现代性”特点的外交制度,这表现在专门的外交事务管理机构、驻京使团、条约体制等方面。同时期清政府与西方其他国家并无这样的对外关系,这使得早期对俄外交成为中国传统外交迈向外交现代化的关键“桥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并没有对清政府的外交制度产生本质性的重大影响。而到了咸丰年间,随着中俄在西北、东北的持续交涉以及后期的京津谈判过程,俄罗斯凭借之前与清政府外交中积累的经验,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压迫清政府让步。清政府在对俄交涉过程中也被迫进行相应的制度和实践调整,对俄外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从具有独特“亚现代性”的外交制度过渡为更具西方现代外交特点的外交制度。这样一来,咸丰年间对俄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现代化过程的关键触发期和初步塑型期,其演变即沿着“传统—亚现代—现代”的路径,促进新外交制度的孕育与成型。笔者发现,目前缺乏对咸丰年间这一特定时代的清政府对俄外交进行系统性、跨学科制度研究的著作。本文主要是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利用相关档案文献,研究咸丰年间清政府开展的对俄外交,重点聚焦其制度演化。导言部分主要是进行研究对象和主要概念的界定,介绍选题缘由、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进行研究综述等。正文用五个章节展开分析。首先是回顾咸丰年间对俄外交的历史背景,继而对中俄在西北、东北地区和京津谈判过程中的交涉进行梳理,分析了清政府对俄外交的逐步弱势和外交决策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制度性因素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做出总结,认为咸丰年间对俄外交的实践促使外交制度由“亚现代性”向现代化进一步转变,中国所处的国际秩序结构由以自身为中心的宗藩体系的旧差序结构向以西方列强为中心的全球性的新差序结构变迁,成为清朝宗藩体系开始瓦解的关键象征。最后在余论中对尚待探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本文的研究,探讨了清政府对俄外交的制度演化对中国外交现代化的促动作用,可以为对俄外交研究作出一定贡献,并探寻传统中国的危机应对与外交制度演变特点。
其他文献
碳基纳米材料以其廉价易得、结构易构筑等特点,在电催化领域备受关注。碳材料一方面可以提供反应活性位点,直接用作电催化剂;另一方面,可作为载体负载减少贵金属的用量,提高贵金属利用率。在碳基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中,其组分调控、电荷结构、形貌设计及构性关系已经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热点课题。本论文以提升氧气还原反应(ORR)、氧析出反应(OER)等催化效率为目标,通过对界面的调控,来优化碳基材料的电荷结构和形貌
液晶态首次被系统引入至生物学领域是1979年Brown GH和Wolken JJ在其著作《液晶与生物结构》中系统总结了生物有机体内液晶态的研究进展。研究者认为物质有四态:气态-液态-液晶态-固态(结晶态),其中液晶以其流动性、自组装有序性以及热敏性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非常高的适应性。液晶结晶态因其有序性,形成了二者特有的双折射光学活性。液晶结晶态在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类胚胎中已被广泛报道,而最近体
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引起广泛的关注,基于其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经达到了 25.5%,可以和大规模产业化的晶硅电池相媲美。然而其性能距离理论极限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稳定性较差,尤其是热稳定性,因为有机组分在受热情况下容易发生分解逃逸。引入最大的单价金属Cs阳离子替代有机组分制备的全无机CsPbI3材料,热稳定性好,但是相稳定性较差,在较高的湿度下,容易发生相变而损
近年来,由于手性等离激元在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中表现出的新颖特性,研究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自然界存在的手性材料的手性较弱,研究人员设计了可以增强其信号的人工手性金属纳米结构。手性纳米结构在现代光电子器件和生物传感器的小型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超材料表现出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圆二色性(CD)、旋光色散和非对称传输。其中CD是指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经过手性结构的吸收或透射差异。CD光谱
无金属卤化钙钛矿ABX3材料于18年前首次被发现,其具有机械灵活性、轻质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化学多样性。近2年来,无金属钙钛矿被科研工作者发现具有优异的铁电性,极大推动了分子铁电领域的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无金属钙钛矿本征电荷传输特性和光生载流子行为仍为空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可控成核策略生长大尺寸低缺陷单晶,系统性研究单晶结构与电荷传输的关联,并展示了单晶在X-射线高能辐射探测的优异表现
当纵向超声振动系统中的换能器、变幅杆、工具头的横向尺寸接近或者大于四分之一纵波波长时,便将它们称为大尺寸振动体,由于受到泊松效应的影响,大尺寸振动体会产生严重的横向振动,横向振动的存在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缩短系统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可能直接导致系统的失效,因此,如何有效抑制大尺寸纵向超声振动系统中有害的横向振动,提高系统辐射面的振幅分布均匀度和振幅增益,一直以来都是功率超声领域亟待解决的难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也是影响全球男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大因素。局限性前列腺癌经过根治性治疗后预后往往较好,但是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属于疾病晚期阶段,发生了骨转移,失去根治的机会。抗雄激素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治疗的金标准。虽然这种内分泌治疗的方式
Criegee中间体(Criegee intermediate,CI)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羰基氧化物(R1R2COO),主要产生于大气中烯烃类分子的臭氧化分解过程中,自1949年以一种两性离子由Rudolf Criegee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倍受化学家们的关注。由于产生和制备困难,目前实验上仅有少量关于Criegee中间体结构和吸收光谱的报道,多数反应机理来源于理论计算的报道,而由于早期计算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发绿色、可持续的方法来合成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合物已经成为现代有机合成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氧化交叉偶联反应使用两个亲核试剂作为反应的原料,不但解决了传统交叉偶联反应底物需要预官能团活化的问题,同时也为化学键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然而,要实现氧化交叉偶联反应必须要添加额外牺牲的氧化剂,这就导致了很难将产物从大量不需要的副产物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椎骨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是一种强破坏性、高致残性的神经损伤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或运动缺陷。目前SCI的临床治疗只能延缓损伤进程,减少继发性损伤,尽量挽救残留的神经元及神经组织,以保留轴突及神经功能。这些方法不能使离断的神经纤维重新形成连接,亟待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针对SCI后神经细胞缺失、抑制性微环境、神经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