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与当前所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国内数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仅限于国外理论的介绍与应用效果的探讨,缺少其模式的实施策略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是一种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层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因此有必要从实践中汲取精髓,得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可以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不仅有理论价值,更有实践意义。本文以小学数学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为研究内容,在现有教育理论指导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来开展研究。行动研究分两轮进行,每轮循环过程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共实施了五个不同主题的PBL数学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观察与实物资料的分析可知,由于目前PBL实施策略的系统性研究的缺乏,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1.教师在PBL“问题"开发上遇到了困难;2.学生的理解问题能力较低;3问题解决表的不适用;4.学生合作意识的缺乏;5.教师过于强调“生活化”而忽视“数学化"。针对以上问题,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采取了改进措施,并验证了措施的有效性。基于以上的实践经验再加上前人的理论成果,本研究对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以模式流程作为实施策略构建的参照点,主要针对“问题"开发的策略、课堂导入的教学策略、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搭建解决问题框架的教学策略、组织搜集与整理信息的教学策略、组织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反思与总结的教学策略等七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得出的结论为小学数学PBL实施策略是一个“最优化”和动态的过程;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实施小学数学PBL教学模式的最关键因素;小学数学PBL课堂中“生活化”始终不能替代“数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