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铜坑矿区由于长时间受到大规模的开山采矿,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大面积采空区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产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制约着矿区持续协调发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价体系,对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在野外综合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铜坑矿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选用灾害分布密度、岩土体性质和结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人为活动强度、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和性质、地下水变幅、构造、覆岩岩性特征、开采深度和开采厚度、采空区面积、开采方法等19个影响因子,分成6个子系统,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铜坑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多因子评价模型。提出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标,并采用专家经验和比例评分相结合等方法,确定了评判过程中所需要的各权重集,从而实现了铜坑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定量分析。本文将研究区分为47个评价单元,按单元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分为危险性高、中、小、微四个级别,并根据评判结果对研究区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