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与《赡部洲雄狮王传》形象比较研究 ——以《沙莱河大战》与《霍玲大战》为例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斯尔”史诗流传于藏、蒙古、土等国内民族和尼泊尔、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跨民族、跨国界且在传承过程中形成同源异流、具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国际性大型英雄史诗。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吸引了中外诸多芊芊学子的爱好,并且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沙莱河大战》与《霍玲大战》是蒙藏《格萨(斯)尔》的核心章节,章节主要故事情节也相似。很多专注蒙藏《格萨(斯)尔》的关联方面研究的部分学者,也对这两个核心章节进行了地形、主要内容比较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但对这两个核心章节主要形象比较研究颇少。所以此次论文选题本身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史诗文本比较,力争彰显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是史诗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史诗研究外延不断扩张的必然趋向。所以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通过对不同民族史诗在内的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特征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印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增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意义。该论文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与文化学视角对蒙藏《格斯(萨)尔》中的核心章节《沙莱河大战》与《霍岭大战》为题进行比较研究。认真详细地分析了正反面人物形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为解决蒙藏《格斯(萨)尔》的互相影响问题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全文由绪论、正文(1-3章)、结论三个部分构成。在导论部分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次陈述了研究状况、论文结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一章,对《沙莱河大战》与《霍玲大战》的正面英雄形象、塑写正面形象的文体进行比较,力图说明两场战争中正面形象的共性与独特性。第二章,对《沙莱河大战》与《霍玲大战》的反面英雄形象、塑造反面英雄形象的文体进行比较,以此总结两场战争中反面英雄的共性与独特性。第三章,对《沙莱河大战》与《霍玲大战》中的飞禽信使形象和战马形象进行比较,解析其象征意义。最后对以上三章内容做出了总结。
其他文献
本文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篇章五个维度就操练方式、时间、覆盖率、正确率等方面,采用教师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了新疆师范大学中级汉语综合课课堂操练情况,调查内容包含受访学生的基本情况、中级综合课操练策略现状、留学生对综合课课堂操练的意愿等方面。研究结果发现,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课堂操练过程中,教师和留学生普遍将词汇和语法的操练视为课堂操练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各中级班汉语综合课
《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的适用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面对多个侵权行为人,被侵权人在寻求救济,通过司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时,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可能会选择向全部或部分侵权行为人提起侵权之诉。实践中,对于当事人的这种选择,有的法院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按照当事人的选择进行诉讼;但也有法院不允许当事人选择部分侵权行为人起诉,通常都会依职权追加其他侵权行为人参加诉讼。这些差异巨大的做法,仅从法律层面考
共和主义是西方重要的政治传统,从古罗马以降,罗马共和国对共和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罗马帝国之后,虽然出现过威尼斯、佛罗伦萨等中世纪城市共和国实践,但是君主制是西方中世纪政体模式的常态。一直以来,共和政体被认为不适用于大国。直到1789年美利坚的建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共和政体才成为了现代国家的主要模式。从中世纪的城市国家到美国和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现代民主主权国家期间,17世纪50年代的英
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的理论往往被简单概括为“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这一与当时传统道德观截然相反的命题,由于表面的看似矛盾,使得曼德维尔的理论自提出以来就被贴上了“悖论”的标签。这一悖论在经济学领域经常被提起,而曼德维尔也通常被视为自由放任的先驱,然而他对这一悖论阐释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其经济学意味。18世纪早期的英国正在转变为一个新兴的商业世界,新旧秩序的交替,物质财富增加,导致了伦理原则混乱的
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体系下,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高级阶段中亚留学生汉语称呼语的使用现状先进行了整体性描述。再从影响中高级阶段中亚留学生汉语称呼语使用的因素即性别、年龄、场景、关系密切程度、交际目的五个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中亚留学生对汉语称呼语使用的普遍规律。通过此规律勾画出中亚留学生在汉语语境中使用汉语称呼语的交际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通过对中高阶段中亚留学生的汉语
民法当中的不当得利制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乃罗马法所创,在罗马法上被称为condictio。不当得利作为民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旨在规范私法上不具备法律上原因的财产变动,与当事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但长期以来,不管是在理论界或是实务界,对其四要件中的“没有合法根据”要件之证明责任分配问题都存有疑窦,并没有一个明晰的分配标准,再加之此种案件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法院在解决此问题时的做法尤其混乱,
本报告是一项关于粤语方言使用者的学生译员在日中交替传译中的译入语调整问题的翻译实验报告。本报告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及吉尔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实验法进行翻译实验,具体方法如下:先假设粤语方言使用者在日中交替传译中存在译入语调整的问题;并对12名日语口译专业的研究生进行日语交替传译实验,针对使用粤语方言的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译入语——普通话的表述问题进行分析。实验中对口译的评估标准主要
本文对新疆师范大学汉语国际交流学院的124名来自中亚的留学生进行了汉语听力课堂焦虑的问卷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听力焦虑相关的理论发展情况,根据文章的需要,设计了以下三个量表:学生个人信息调查表、汉语听力焦虑量表、汉语听力焦虑原因量表,同时还补充调查了学生个人访谈问卷。主要使用了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论。在前人研究听力焦虑的基础上,得出本文汉语听力课堂焦虑研究的理论
古代中国司法判案中常常以情、理、法作为判案依据,“情”和“理”的多种表达方式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和环节里常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情”、“理”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内容,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也依照具体情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以《仁狱类编》为研究对象,结合《折狱龟鉴》和《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案例,通过分析带有“情”、“理”字眼的内容,进而分析“情理”和“法理”(即“法意”)的含义和在
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而引发此次危机的影子银行体系则在此次危机后受到世界瞩目,世界多国及多个国际机构针对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了多种监管手段,形成了影子银行的全球监管规则体系。然而,现行监管规则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带来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影子银行区域监管是缓解现行监管规则体系的僵硬、解决其引发的问题的一种可行策略,能够弥补现行监管规则体系之不足。本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