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世界各区域经济合作愈来愈紧密,国际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国际贸易也逐渐深化,汽车产业作为工业中的龙头产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识,其外贸竞争力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从设计研发到投入生产,从零配件加工到整车组装,从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涉及的关联企业多,产业链条长,研发生产基地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其中发达国家承担研发设计,大多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加工组装,最终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产业竞争力也明显增强,至2017年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900万辆,已经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整车出口达89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也连续2年全球第一,庞大的产销量是否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行核心技术革新?国际地位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外贸竞争力是否在逐渐增强?本文首先对中国汽车产品近几年的生产、销售、进出口结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进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汽车产业外贸竞争力偏弱,在竞争中仍位于相对劣势地位,处在汽车产业链的中低端,在自主创新、研发支出、专利发明、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外商投资水平都有待提高。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汽车产业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中四个关键因素(垂直专业化程度、产业集聚程度、研发投入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第一,垂直专业化程度越深越能够节约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第二,适度合理的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第三,研发投入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促进价值链升级;第四,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优势。最后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并给出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一是在理论分析上,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实际现状重点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水平、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集聚对汽车产业外贸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二是在数据搜集与处理上,将垂直专业化水平作为核心变量之一纳入影响因素中进行实证分析,在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为获得连续数据,采用《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以下称《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网产业数据库和WTO数据库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