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举足轻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中最年轻和最多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观念继承了格林卡等以民族音乐为中心的传统,同时这也与他本身热爱俄罗斯民族文化艺术密切相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创作风格与其美学思想、创作观念及其所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的浪漫曲中不仅充满了对山林、河流、海湾、春风、草地等俄罗斯自然风光的描绘,而且寄寓了他对俄罗斯民族深切真挚的情感。这些浪漫曲既展示了他对各种事物的观察领悟及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又体现出他对音乐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他非凡的艺术天赋。这些素质赋予了他创作的浪漫曲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生命活力。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俄罗斯浪漫曲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以及发展状况入手,介绍俄罗斯浪漫曲的基本概况和整体特点。接着,立足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介绍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人生及其浪漫曲创作的整体状况。第二部分首先归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浪漫曲的创作特征,从作曲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浪漫曲的音乐结构、钢琴织体、旋律、和声等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浪漫曲创作中钢琴与人声水乳交融、抒情性与幻想性有机结合、民族性与技巧性有效融合、音乐与诗词完美结合的特征;其次,从美学的角度发掘作家创作的浪漫曲的美学意义,论述其中所具有的音响色彩美、诗情画意美、以及俄罗斯民族所蕴含的曲风忧伤美。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浪漫曲在综合性高校中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作曲家的浪漫曲对学生审美能力、声乐技能、音乐素养、风格把握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教学价值。接着,以作曲家的《不是高空吹来的风》、《寂静的夜晚想些什么》、《山林女神》、《浮云飘散》等几首浪漫曲为例,从不同歌唱家的演唱方式和教学要点等方面探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浪漫曲的教学实施意义。最后,针对教学中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教材差异以及舞台实践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