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也都积极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用正是这一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实现。因此,各国教育部门格外重视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创新,以找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本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尤其在近几年各种新平台、新技术、新资源的出现,各国纷纷展开了实验与研究,希望能够借助前沿技术探索出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力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电子书包、网络学案、数字化课堂环境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它们以强大的优势支持开始广泛应用到中小学课堂中。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我国关于新技术应用的实验与研究却显现出一定的弊端,当前的研究大多还聚焦在产品或环境的教学优势与性能上,对于具体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较少。而技术的优势与性能归根于底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因此只有探索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充分的体现技术优势,形成教学新形势,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本研究着眼于课堂变革的大背景,以“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为主题,通过梳理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历史进程,总结技术在未来的教学应用中的趋势,进一步深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认识。为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达到整合的理想目标,选取了当下关注度比较高、应用相对广泛的三种新型技术工具支持下的课堂应用模式即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协作课堂教学、基于网络学案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电子书包环境下的个性化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结合三种信息化环境的特点以及支持课堂教学的优势,分别设计了模式应用的一般流程,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且在结合已搜集到的案例及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发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主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信息环境下的互动反馈贫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加重师生负担以及信息化教学难以形成常态化模式这五个方面。在这一问题导向下,本研究认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用首先应从宏观上树立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创造一个合适的信息化环境;其次针对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包括通过组织有效的技术培训,实现技术应用能力有效发挥;通过全面落实师生间的多维互动,实现交流意义;通过充分应用多元化评价准则,实现评价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