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相不锈钢因同时具备铁素体、奥氏体两种相组织而得名“双相”,从1927年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其相比于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除了具有塑韧性好、导热系数高、屈服强度高、无室温脆性的优点之外还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因而广泛在石油、化工、能源、船舶等领域应用。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焊接材料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但不是焊材生产强国,不锈钢、耐热钢、低温钢以及高强度钢等特殊合金焊接材料主要还从国外发达国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相不锈钢因同时具备铁素体、奥氏体两种相组织而得名“双相”,从1927年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其相比于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除了具有塑韧性好、导热系数高、屈服强度高、无室温脆性的优点之外还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因而广泛在石油、化工、能源、船舶等领域应用。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焊接材料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但不是焊材生产强国,不锈钢、耐热钢、低温钢以及高强度钢等特殊合金焊接材料主要还从国外发达国家采购。研发“复杂应力状态与环境的耐腐蚀钢铁材料”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提出将加速双相不锈钢的深度研发和应用,促进双相不锈钢焊接材料的开发。基于焊材市场现状及《中国制造2025》对高端装备用新材料的发展目标,课题组进行了双相不锈钢药芯焊丝的开发研究工作。本文采用了固定变量法和正交方法研制了Cr、Ni、Mo为主要合金元素以及Mn、Cu、N为少量元素的CO2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经过显微组织观察、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的对比分析,得到了优化后的药芯焊丝成分。随后,对优化后的药芯焊丝进行了8.32 k J/cm、11.02 k J/cm、14.04 k J/cm、17.39 k J/cm四组不同热输入量的焊接试验,最终确定了最优的焊接工艺参数。接着,采用最优的焊接工艺参数对优化后的药芯焊丝进行焊接,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而得到了焊接接头析出相的敏感温度区间和焊接接头性能最佳时对应的热处理温度点。最后,对比了所研制的药芯焊丝焊缝金属与母材的耐腐蚀性能并分析了耐腐蚀的机理。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结论如下:(1)使用TCC软件对研发的2205双相不锈钢药芯焊丝组分进行计算,得到Cr、Ni、Mo、Mn、Cu和N不同配比的药芯焊丝焊缝金属相组分图,揭示了合金元素的变化量对相构成及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在500~1000℃时效保温会有σ、M23C6、氮化铬、χ、R等析出相;焊缝金属中加入不同含量的不同元素不仅会导致焊缝金属中的析出相种类不同,还会造成相平衡时所对应的温度也不同。(2)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药芯焊丝主要元素Cr、Ni、Mo对熔敷金属性能影响规律。通过极差分析,按照优先考虑强度,兼顾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能的原则,确定了Cr、Ni、Mo主要元素的最优成分点为22wt.%、5wt.%和3wt.%。(3)研究了不同含量的Mn、Cu、N元素对熔敷金属组织、力学性能和点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Mn含量提高了拉伸强度但降低了冲击功;Cu含量为0.6%时,抗点腐蚀性能最好;N含量在0.2wt.%时,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值最高。(4)揭示了焊接热输入对优化后药芯焊丝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缝处出现了边界奥氏体(GBA)、魏氏奥氏体(WA)、晶内奥氏体(IGA)和二次奥氏体(γ2)四种不同形态的奥氏体组织;热输入越大,析出相σ含量越多;提高热输入,粗化了α/α晶界及γ/α相界,析出相γ含量增多;热输入为11.02 k J/cm时,力学性能和耐点蚀性能较好;使用优化的药芯焊丝焊接后的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782 MPa,冲击功(-40℃)为42 J,点腐蚀速率为0.782 g/(m~2h);3.5wt.%Na Cl溶液中的药芯焊丝焊缝金属的耐腐蚀性稍低于母材,极化曲线形状二者吻合。(5)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对优化后药芯焊丝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温度(600~800℃)升高,焊接接头中的σ相增多,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能降低;当温度为900℃时,σ相含量有所降低;焊态下的焊接接头存在少量σ相和二次奥氏体(γ2);1000℃以上热处理后熔合区宽度减小,母材和焊缝得到很好的熔合,组织更加均匀;铁素体含量随着热处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晶粒尺寸也增大,σ相消失;最佳焊后热处理温度为1050℃,1小时。
其他文献
目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aSAH常见并发症,可使病情临床恶化、预后不良。本课题拟对aSAH患者术后CVS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构建CVS的临床预测模型,评估模型性能和质量后转化为临床实用工具,帮助临床医师对a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进行缺血和/或出血风险评估的新方法,并初步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分为三部分:(1)住院期常见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轨迹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冠心病与抗栓临床研究创新网络(Cor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航空航天新型高温合金材料。高Nb-TiAl合金通过Nb元素的合金化提高了其高温抗氧化性和蠕变性能,是被广泛关注的新一代高温轻质合金之一。本文针对铸造态、锻造态和锻造热处理态高Nb-TiAl合金开展了微结构演化表征、力学性能评价及失效机理分析。铸造态高Nb-TiAl合金1380℃/2h/FC和900℃/100h/FC热处理研究表明,铸造态高Nb-TiAl合金主要
“低碳环保、绿色铸造”是铸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铸造造型、制芯生产中,无机粘结剂的应用具有环保优势,很有研发、应用前景。吹CO2硬化水玻璃砂工艺具有硬化速度快、所需设备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存在加入量高(6%-8%)、溃散性差以及易“过吹”等缺点。本文通过材料改性、复合促硬剂、复合吹气工艺等方面的工作,将水玻璃加入量降低到2%,建立起较高的粘结强度,并对复合硬化工艺、防“过吹”机理进行了
氧化物陶瓷是新型结构陶瓷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Al2O3、ZrO2以及两种陶瓷组成的氧化物复相陶瓷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在诸多领域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陶瓷材料本身的绝缘性和硬脆性,导致其加工性能较差,难以制备成形状复杂的构件,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陶瓷连接技术是拓展陶瓷材料应用领域的有效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钎焊作为陶瓷连接的常用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形状适应范围广等优势。本文采用Ni-Ti活
目前存世的《山海经图》仅有明清线刻插本流传于世,艺术发展至当代,"异兽题材"艺术也逐渐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本文通过解析异兽艺术的发展方式,以及对《山海经图》传承再创造的探索与思考,将中国画异兽题材继续深入研究,变得更加系统化、逻辑化,从而作为艺术家演绎自身独特内心情绪的一种艺术形象,旨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价值。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极其复杂,瓦斯事故一直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诸多煤与瓦斯突出实例表明,低频机械振动是诱导突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探究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煤粒孔隙结构演化和瓦斯解吸扩散的特性。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机械振动条件下恒温瓦斯吸附解吸实验平台,首先对低频机械振动作用前后颗粒煤的孔隙结构进行精细化定量表征,获得了低频机械振动作用下煤粒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并结合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其演
氟环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市场前景良好。本文以双氧水和马来酸酐为氧化剂氧化1-[3-(2-氯苯基)-2-(4-氟苯基)烯丙基]-1-氢-1,2,4-三氮唑(简称三唑烯)合成氟环唑的环氧化反应为目标,采用热力学、动力学和原位光谱测试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三唑烯环氧化反应历程和反应过程安全性以及两者的对应关系;制备高活性氟环唑晶体,其杀菌生物活性优于市售原药,并对高活性晶体进行热稳定性和分解动力学研究,
本文设计和制备一种含6%Re和5%Ru的第5代单晶镍基高温合金,通过拉伸性能测试、蠕变性能测试、组织形貌观察、位错的衍衬分析、电子探针和原子探针元素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对合金的元素偏析、γ’相尺寸及蠕变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合金在不同温度的拉伸行为及变形机制;研究了不同温度/应力下的蠕变行为及变形和损伤机制;研究了高温蠕变对元素在γ/γ’两相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铸态下枝晶干和枝晶间存在明显的
Cu2Se材料因“声子液体-电子晶体”(PLEC)的特殊结构,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本课题利用粉末烧结的Cu-Se化合物靶材,通过磁控溅射技术沉积Cu2Se热电薄膜。重点讨论了Cu含量、掺杂Ag、薄膜厚度以及纳米多层膜调制周期对Cu2Se薄膜的热电性能及载流子传输过程的影响。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使用不同[Cu]/[Se]原子比的Cu-Se化合物靶材可以制备具有不同Cu含量的p型Cu-Se薄膜。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