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关系日益密切。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也开始展开空前盛大的跨文化交流。新的社会现实在这个变化发展的世界中不断涌现,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也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着变化。显然,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国人民现有价值观非常有必要,而考察价值观优先性的方法也至关重要。在价值观领域,Rokeach在理论建构和测量方面的工作具有开创性,区分了终极性和工具性价值观。其发展的价值观量表采用排序的方法来评定价值观的重要性。运用其量表,Rokeach分别研究了男女价值观优先性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在价值观优先性上的差异性,并得出了相关结论。近30余年,以色列学者Schwartz及同事通过一系列研究,探讨人类价值观结构以及内容的普遍性,扩展和改进了Rokeach的研究工作。Schwartz及同事先后考察了70余个文化样本,证实其发展的量表所反映的价值内容和结构的普遍性,并研究了不同国家在男女价值观优先性上的具体差异。本文接着探讨研究男女价值观优先性差异的重大意义以及影响男女价值观优先性差异的因素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心理学视角分别回顾了本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对男女价值观优先性差异的理论解释以及其体现出来的具体价值观差异。同时作者从诗经和儒家思想着手,着重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和造就中国男女价值观差异,并整合以上理论得出中国人民相关男女价值观具体差异,为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本人运用发展心理学观点来阐述不同年龄段心理差异如何最终导致其价值观差异。本文采用Schwartz PVQ量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200多位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和就职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运用AMOS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考察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人民男女价值观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在价值观优先性上的差异。最后,论文就本次研究对在中国考察男女价值观的理论意义进行探讨,指出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