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GS晚期乳腺癌应用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的基因突变谱图及疗效相关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探索能预测应用内分泌治疗±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s4/6,CDK4/6)抑制剂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为确定用药最佳人群提供线索。探索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在对肿瘤患者用药疗效监测中的作用。研究患者用药进展后与基线的基因突变情况,为发现药物相关的耐药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所有病例资料来自于2015年8月21日至2018年8月20日于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入组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临床试验的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negative,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共4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利用NGS对患者的基线组织标本和ctDNA标本进行422panel基因检测。为了寻找与患者生存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相关临床因素是否可作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评价组间的差异性。为了探索ctDNA动态监测能否评估治疗疗效,使用卡方检验比较部分缓解(PR)组与疾病稳定(SD)组患者基因突变清除率的差异。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来比较患者进展后基因突变率与基线基因突变率的差异,以研究CDK4/6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结果:40例患者基线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为PIK3CA(42.5%),TP53(22.5%),ZNF703(22.5%),RB1(22.5%),FGFR1(17.5%),CCND1(15.0%),ARID1A(15.0%)。仅发现治疗线别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6),晚期一线治疗患者的PFS优于二线治疗。ZNF703突变不是患者PFS(P=0.076)和OS(P=0.108)的独立危险因素,FGFR1突变不是患者OS(P=0.375)的独立危险因素。用药治疗3个月后,对33例患者的ctDNA进行了检测,其中PR组突变清除患者10人(58.8%),高于SD组4人(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23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进展后较为常见的突变基因为PIK3CA(34.8%),ESR1(30.4%),TP53(17.4%),CREBBP(13.0%),与基线基因突变率进行比较,仅ESR1突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对于RB1,基线时为基因拷贝数目改变,但在患者进展后被检测到获得性耐药RB1基因p.Q257X变异截断性突变。
  结论:1.HR+/HER2-晚期乳腺癌常见的突变基因为PIK3CA、TP53、ZNF703、RB1、FGFR1、CCND1、ARID1A,尚无有效的基因突变能预测预后,仅发现治疗线别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2.PR组患者ctDNA基因突变清除率高于S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DNA动态监测突变清除可提示治疗有效的PR患者,但还需进一步验证。3.患者耐药后ESR1突变率较基线显著增高。RB1在基线为基因拷贝数目改变,但耐药后检测到其获得性截断突变。
其他文献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肿瘤之一,每年在全世界新发病例为95.2万例,是第三大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1,2],胃癌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44.5%的胃癌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3-5]。由于胃癌发病隐匿,且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癌患者绝大多数确诊时分期较晚,晚期胃癌多数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疗效及预后不甚理想。目前临床上对晚期胃癌患者全身化疗后以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尚缺乏血液学检验等手
学位
学位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可溶性PD-1、PD-L1(sPD-1、sPD-L1)的表达,及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并分析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预测NSCLC患者化疗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首次经病理学证实为NSCLC的患者89例。收集该89例NSCLC患者初诊时的血清及2周期化疗
期刊
目的:高级别胶质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具有高发病率、术后高复发率、高病死率等特点。目前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等。尽管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患者的预后仍欠佳。一些回顾性研究已经报道了一些临床相关因素(如年龄、KPS评分、化疗等)会影响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但关于术后放疗开始时间是否影响患者的预后,仍无明确的答案。虽然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至第三位;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至第二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至第三位;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至第五位。采用标准的治疗方案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10.3月和23.7月。早期与中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7%~90%。但是诊断时已出现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
学位
目的:分子靶向治疗是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基
期刊
期刊
神经胶质瘤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神经胶质瘤的隐匿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多数神经胶质瘤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高级别神经胶质瘤阶段,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手术难清除、术后高复发,患者普遍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当前神经胶质瘤的早期筛查及诊断主要依靠核磁共振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相关血液学检查,特异性较差且难以精确肿瘤边界。神经胶质瘤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