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志谨(1178—1263),号栖云子,曹州东明温里人。弱冠出家,最初师事郝大通,郝大通仙逝以后,追随丘处机北游燕蓟,修道于盘山西涧。王志谨开道盘山时期,前来参问者络绎不绝,门下弟子更是不可胜计,道价隆高,令闻遐播。丘处机仙逝以后,王志谨率众离开盘山,南赴汴梁,途中弘道布教,随立宫观,大开教门。元太宗五年(1233),王志谨于汴梁王重阳升霞之地,修建朝元宫,后朝元宫成为王志谨一系传道的根据地。王志谨往来于燕、汴两地,以弘道为己任,大阐玄风。王志谨作为全真道第三代弟子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全真道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志谨对全真道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全真道心性论的重构上。王志谨在继承早期全真道心性论思想基础上,从个人修炼经验出发,对全真心性论进行重构,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心性理论。王志谨的心性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一书中,该书由王志谨之徒论志焕依据其言行编篡而成。王志谨在继承早期全真道性命双修、重性轻命、全真而仙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心性理论。在心性论上,王志谨在强调性命双修的同时,表现出以性统命的倾向。同时特别重视心在心性修炼中的作用,将心分为真心和人心,倡导以炼心为本,通过心性修炼,去除情欲,明澈真心。在工夫论上,王志谨坚持内功外行,在内功上重视炼心,坚持以心炼心的同时,还提出境上炼心的修炼方法,主张通过打尘劳等方式使本来真心得以呈现。此外,王志谨重视外行的作用,教导修道者在修行过程中要注意外积功行。除了心性论上的创建,王志谨还以弘道为己任,不仅广兴琳宇、大开教门,还崇修黄篆、济世利人,扩大了全真道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全真道在燕、汴地区的发展。王之纲所撰《玉清观碑》称赞道:“自长春应召,至诚明主席,五六十年间,非无修心炼性,超世出尘之士,俱未若惠慈利物至德真人,年弥高,德弥邵,嶷然为一代大宗师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