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温阳活血法内外合治干预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法内外合治胃癌、大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为中医防治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提供更多理论与临床研究依据。
  方法:
  本试验所有病例均为2019年05月至2020年0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病人。入组的60例患者均确诊为Ⅱ~Ⅳ期胃癌或大肠癌,须行术后辅助化疗或姑息化疗,选择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应用信封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从首次化疗第一天开始干预,试验组予益气温阳活血法内外合治,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和维生素B6片联合治疗。设置第2周期化疗结束(第1观察点)、第4周期化疗结束(第2观察点)两个观察点进行各项指标观测与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完成试验患者:对照组28例,试验组29例,共57例。
  (1)第1观察点,试验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观察点,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第1观察点均升高,但试验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第1观察点和第2观察点,试验组中医证候总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肢端发凉、肢体麻木、乏力倦怠、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肌肤甲错等各项积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第1观察点,试验组KPS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观察点,试验组KPS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第1观察点和第2观察点,试验组骨髓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毒性和肾毒性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毒性、肝毒性和肾毒性的发生均为轻度异常。
  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法内外合治胃癌、大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疗效显著,较西药组可明显降低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用药时间愈长,效果愈明显;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轻骨髓抑制,且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评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中医药中医康复方面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纳入的6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同时给予西医规范药物治疗,试验组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共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
目的:观察分析健脾利胆方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治疗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方法:本次临床观察共收集2017.10至2019.12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64例,采取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PTCD+健脾利胆方)与对照组(PTCD),通过观测患者肝功能(AKP、ALT、AST、TBIL、DBIL
目的:涩脉是现代脉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脉搏类型之一,但是涩脉的物理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导师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涩脉中的一个重要物理因素为异常低频可闻声波,本研究欲探讨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的涩脉中的异常低频可闻声波。  方法:本研究用定制声波脉象收集系统收集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的涩脉低频可闻声波,另收集相对健康人的脉搏低频可闻声波,两者对比,观察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的脉搏声波是否出现异常表现。并进行诊断性试验
研究目的:  研究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是否能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的心绞痛症状及检查指标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研究方法:  纳入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气虚血瘀型)15-45天内再次发生心绞痛的病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标准化
学位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期痴呆病的中医证型与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老年期痴呆病提供思路和参考。  方法:本研究包括综述和数据挖掘两部分。综述从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中医治疗方法,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数据挖掘:对2014年—2019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保健科)和脑病科住院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进行统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处方统计。然后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
目的:本研究以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为载体,采集真实世界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临床信息建立数据库,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IMN的临床症状、证候分布、用药规律,同时分析IMN尿蛋白水平由轻到重的中医演变规律及其用药规律,从而探究中医药治疗IMN的证治规律,为IMN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以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为
目的:观察解毒稳斑汤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用于改善冠心病预后提供思路。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共7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等),试验组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解毒稳斑汤,均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保护,并观察其对血糖、循环系统、全麻苏醒时间、苏醒后寒战以及术后伤口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经皮非穴位电刺激组(S组)、假刺激组(N组)、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选择患者的大椎穴、一
学位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老年住院患者相关信息、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及中医证型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集基本信息、血常规、舌诊脉诊、中药方剂、各观察点中医证候等内容,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运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分析得出演变规律及预后情况。  结果:通过分析30
目的:  目前,导管消融术日渐成熟,正发展为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但限于术者经验及硬件设备等问题,术后复发等问题始终困扰临床。本研究旨在观察逐瘀定悸方对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气滞血瘀型患者中医证候及复发率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改善术后临床症状及降低复发率提供新方法。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09月因阵发性房颤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行导管消融术,术后辨证为气滞血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