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为载体,采集真实世界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临床信息建立数据库,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IMN的临床症状、证候分布、用药规律,同时分析IMN尿蛋白水平由轻到重的中医演变规律及其用药规律,从而探究中医药治疗IMN的证治规律,为IMN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以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为载体,采集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相关信息,经过数据预处理,建立特发性膜性肾病人群数据库。基于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层网络分析、相对危险度,从症、证、药探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
结果:1.本研究对436例IMN患者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分布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如下:IMN核心症状为泡沫尿、双下肢水肿、乏力,和腰酸、夜尿频、腰痛、易疲劳、口干、眠差,舌红或舌暗红、苔黄腻,脉沉、脉细或脉沉细或脉弦、脉滑。辨证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血瘀证为主。
2.本研究436张中药处方共涉及219味中药,主要中药涉及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五大类。IMN核心中药(处方)为茯苓、黄芪、山药、生地黄、芡实、酒萸肉、党参、车前子、金樱子、当归、川芎、牡丹皮、石韦,其中茯苓、黄芪、山药为核心节点药物。
3.主要本虚证各证的核心中药(处方)及特异性中药如下:脾肾气虚证核心中药(处方)为茯苓、黄芪、山药、芡实、当归、酒萸肉、生地黄、车前子、川芎、金樱子、党参、牡丹皮,特异性中药为大腹皮、地龙、陈皮;气阴两虚证核心中药(处方)为茯苓、山药、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黄芪、车前子、党参、太子参,特异性中药为五味子、麦冬;肝肾阴虚证核心中药(处方)为黄芪、茯苓、川芎、山药、生地黄、当归、车前子、枸杞子、芡实、党参、牛膝,特异性中药为墨旱莲、女贞子。标实证中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之间联系密切,常两两相兼为病,故利水消肿药、清利湿热药、活血化瘀药常配合应用,三证均常配伍的中药有茯苓、猪苓、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水蛭、石韦、牛膝、牡丹皮、丹参。
4.不同尿蛋白分层的核心症状、舌脉、核心中药如下:轻度蛋白尿阶段核心节点症状为泡沫尿、乏力,舌脉主要表现为舌暗红或舌红、苔黄腻、脉沉、滑或细;中度蛋白尿阶段核心节点症状转变为泡沫尿、双下肢水肿,与轻度蛋白尿者相比,双下肢水肿、腰酸在本阶段的节点度更高,并增加了口干、易疲劳的症状;重度蛋白尿阶段较轻、中度者症状、舌脉更加多样化,各症状、舌脉间的网络关系交互错杂,其核心节点症状转变为双下肢水肿、泡沫尿、乏力。由轻度至重度蛋白尿,双下肢水肿、腰酸症状愈加突出。治疗上,轻度蛋白尿阶段核心中药为茯苓、黄芪、山药、当归、酒萸肉、党参、川芎、石韦、白术、车前子、生地黄;中度蛋白尿阶段核心中药为茯苓、黄芪、生地黄、酒萸肉、山药、当归、川芎、芡实、金樱子、牡丹皮、车前子、党参;重度蛋白尿阶段核心中药为茯苓、黄芪、山药、车前子、芡实、金樱子、当归、川芎、生地黄、酒萸肉、党参、牡丹皮。随着蛋白尿的进展,与生地黄、车前子、芡实、金樱子的配伍明显加强。
结论:1.本研究显示,IMN的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血瘀证为主;补脾益肾、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法,用药以补虚药、清热利湿药、活血化瘀药及收涩药为主。
2.脾肾气虚证在IMN核心中药(处方)的基础上重视大腹皮、陈皮、地龙等理气、通络药的应用;气阴两虚证常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强调气阴双补、清补并重。肝肾阴虚证在核心中药(处方)基础上酌加补益肝肾之品,如枸杞子、牛膝,墨旱莲、女贞子。
3.IMN不同尿蛋白分层的核心中药均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为主,随着蛋白尿的进展,肾精亏虚及湿热之象愈加明显,故在中、重度蛋白尿阶段,治疗上更加注意补肾涩精、清利湿热。
方法:以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为载体,采集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相关信息,经过数据预处理,建立特发性膜性肾病人群数据库。基于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层网络分析、相对危险度,从症、证、药探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
结果:1.本研究对436例IMN患者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分布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如下:IMN核心症状为泡沫尿、双下肢水肿、乏力,和腰酸、夜尿频、腰痛、易疲劳、口干、眠差,舌红或舌暗红、苔黄腻,脉沉、脉细或脉沉细或脉弦、脉滑。辨证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血瘀证为主。
2.本研究436张中药处方共涉及219味中药,主要中药涉及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五大类。IMN核心中药(处方)为茯苓、黄芪、山药、生地黄、芡实、酒萸肉、党参、车前子、金樱子、当归、川芎、牡丹皮、石韦,其中茯苓、黄芪、山药为核心节点药物。
3.主要本虚证各证的核心中药(处方)及特异性中药如下:脾肾气虚证核心中药(处方)为茯苓、黄芪、山药、芡实、当归、酒萸肉、生地黄、车前子、川芎、金樱子、党参、牡丹皮,特异性中药为大腹皮、地龙、陈皮;气阴两虚证核心中药(处方)为茯苓、山药、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黄芪、车前子、党参、太子参,特异性中药为五味子、麦冬;肝肾阴虚证核心中药(处方)为黄芪、茯苓、川芎、山药、生地黄、当归、车前子、枸杞子、芡实、党参、牛膝,特异性中药为墨旱莲、女贞子。标实证中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之间联系密切,常两两相兼为病,故利水消肿药、清利湿热药、活血化瘀药常配合应用,三证均常配伍的中药有茯苓、猪苓、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水蛭、石韦、牛膝、牡丹皮、丹参。
4.不同尿蛋白分层的核心症状、舌脉、核心中药如下:轻度蛋白尿阶段核心节点症状为泡沫尿、乏力,舌脉主要表现为舌暗红或舌红、苔黄腻、脉沉、滑或细;中度蛋白尿阶段核心节点症状转变为泡沫尿、双下肢水肿,与轻度蛋白尿者相比,双下肢水肿、腰酸在本阶段的节点度更高,并增加了口干、易疲劳的症状;重度蛋白尿阶段较轻、中度者症状、舌脉更加多样化,各症状、舌脉间的网络关系交互错杂,其核心节点症状转变为双下肢水肿、泡沫尿、乏力。由轻度至重度蛋白尿,双下肢水肿、腰酸症状愈加突出。治疗上,轻度蛋白尿阶段核心中药为茯苓、黄芪、山药、当归、酒萸肉、党参、川芎、石韦、白术、车前子、生地黄;中度蛋白尿阶段核心中药为茯苓、黄芪、生地黄、酒萸肉、山药、当归、川芎、芡实、金樱子、牡丹皮、车前子、党参;重度蛋白尿阶段核心中药为茯苓、黄芪、山药、车前子、芡实、金樱子、当归、川芎、生地黄、酒萸肉、党参、牡丹皮。随着蛋白尿的进展,与生地黄、车前子、芡实、金樱子的配伍明显加强。
结论:1.本研究显示,IMN的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血瘀证为主;补脾益肾、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法,用药以补虚药、清热利湿药、活血化瘀药及收涩药为主。
2.脾肾气虚证在IMN核心中药(处方)的基础上重视大腹皮、陈皮、地龙等理气、通络药的应用;气阴两虚证常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强调气阴双补、清补并重。肝肾阴虚证在核心中药(处方)基础上酌加补益肝肾之品,如枸杞子、牛膝,墨旱莲、女贞子。
3.IMN不同尿蛋白分层的核心中药均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为主,随着蛋白尿的进展,肾精亏虚及湿热之象愈加明显,故在中、重度蛋白尿阶段,治疗上更加注意补肾涩精、清利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