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青的话题,在我国的教育思想中源远流长。从情感因素对于学生接受影响和作用的角度,探究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之间,包含着学生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对教学方法的认同以及教学语言的认同等方面。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特点和教学资源中的情感要素,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善用情感语言,启发激励学生,唤起学生愉悦心情和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在教学态度、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上的接受和认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可度与接受性,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基于学生接受的视角,情感因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促进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等。情感因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运用,存在问题主要有:师生平等性在课堂教学中观念上虽然重视,但是实际运用不足,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足、情感投入不够、学生主体性不够凸显。教学语言虽然不断努力接近学生,却在实际运用效果不佳,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与“学”的不均衡现象,教学语言与学生生活贴合度不高,缺乏艺术性。教学方法虽然开始注重情感运用,但是实际情感互动不到位,表现在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有效,师生互动中灌输方式多,深层次互动少情感因素不是抽象的,而是内容丰富的,针对教育对象初中生这个受众群体的特点和认同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包括教学内容的认同、教学方法的认同、教学语言的认同以及教育者的认同等方面。本文针对当前情感因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运用存在主要问题,基于情感因素对于初中学生受传者接受的影响角度,着重从教学态度、教学语言和教学互动性这三个方面内容进行研究,提出对策。首先,重视师生关系平等性的情感因素,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是服务者、促进者和正能量传播者“三者合一”的新型教师,应持有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人人皆可成为将相的心态、正视学生的缺点、宽容学生过错的新学生观。其次,把握师生语言黏合的情感因素,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增强教学语言生动性,贴近初中生受众群体;二是教学语言要源于生活,具有时代性;三是教学语言要丰富,注重无声语言的运用;最后,紧抓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因素,提升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创设恰当教学情境,让师生愿意互动;找准问题切入点,让师生能够互动;优化问题设计,让师生巧妙互动。本文除了有理论上的研究之外,同时就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具体实例进行探讨,对广西南宁、桂林、玉林、陆川等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和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总结出不少优秀课例和访谈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