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世界各种信息丝纷栉比,地理现象与事物层见迭出,而地理教学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最核心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技能教给学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基于学科本质,才能精准把握主干知识,用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的基础知识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情况,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科大概念来促进学科内容结构化。大概念指向学科本质的、核心的思想与观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各种信息丝纷栉比,地理现象与事物层见迭出,而地理教学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最核心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技能教给学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基于学科本质,才能精准把握主干知识,用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的基础知识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情况,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科大概念来促进学科内容结构化。大概念指向学科本质的、核心的思想与观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是一门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需要一以贯之的持续培育,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学科观念、学科思想方法等,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路径。单元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能够联结学期与课时,整合课程与教学内容,改善传统课时容易割裂知识这一短板,从而助力于核心素养的构建。在单元教学对知识进行重组与优化时,必须遵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有效的单元教学要围绕大概念进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明确大概念与单元教学设计内在的契合性,并对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进行概述。通过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认知与践行状况的相关问卷对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展开调研,为后续探究单元教学设计路径提供方向与参考。为促使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进一步走向实践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并将其真正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通过实验研究来比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地理学习情况,检验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是否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大概念视角下组织单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地理教学的新趋势,大概念与单元教学设计之间存在内在契合性,二者共同指向核心素养。(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一线教师对于单元教学的教育价值认同度较高,但践行情况主要受到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长的影响而稍差,且对于大概念的认知情况存在不足,对于两者相结合的认知也不充分。(3)基于大概念与单元教学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探讨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确定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大概念及概念体系——基于大概念知识层级进行单元教学。其中,基于大概念的知识层级进行单元教学包括(1)基于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主题、(2)分析教学要素、(3)制定单元学习目标、(4)形成单元关键问题、(5)设计单元学习活动、(6)制定单元教学评价等步骤。(4)采用实验法验证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的效果,以《地球上的水》一单元为例开展具体的教学实验研究,分析结果可说明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能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结,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落成。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帮助,对落实核心素养具有参考价值,对提升课堂效率也能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初中生识字写字能力提高更多依赖对汉字识读、书写理论的掌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识字写字教学存在因对汉字构造原理认识不清而缺乏学习兴趣、对字义理解不清而机械记忆字形、缺少汉字文化教学等问题。“字本位”理论是以“字”为中心对汉语构字规律、运用规律进行分析的语言学习理论,大量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但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学研究很少。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索初中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运用“字本位”理论的方法与途径,根据
随着科学教育的普及,科学写作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写作是指学生将科学思维、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等以文本的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确定国内外关于初中地理科学写作的研究现状,然后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教科书(2012版和2013版)共4册、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的美国初中地理教科书《科学探索者》第三版共5册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科学写作任务“5+20”分析维度表》和《写作任务编码表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文本节选自日本著名汉学家松浦友久所著《日本上代汉诗文论考》中的一篇——《上代日本汉文学中赋的体系——以<经国集><本朝文粹>为中心》。这篇文章对赋这一文体传入日本的过程,以及对日本汉文学的影响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同时还对赋在日本汉文学中的地位及体系展开了详尽的论述。这篇文章受到了学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日本汉文学研究领域也极具开创性与权威性。该文本作为
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师的培养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后备力量,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是所有研究者最关心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提出PCK这一概念,是指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PCK作为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微格模拟训练,分析八位化学师范
高考是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选拔型考试。40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始终在持续地进行着改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时期,“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与命题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在现行的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下,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也在不断的摸索和创新。因此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在国内的发展与进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22)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写作教学正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一环。有些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命题写作训练上,然而收效甚微,学生无法提高写作成绩,也丧失了对于写作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近来成为了研究者的关注焦点。王初明于2012年正式提出了读后续写作为外语习得的有效途径,并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阐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三观建立与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此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这些境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工作,是大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将爱国理念扎根于大学生心中,才能培养出能够实现民族振兴的新青年。抗疫精神是彰显时代力量的精神品质,它根植于中华文明,来源于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爱国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资源。新时期高校加强爱国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结合抗疫精神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期待和需求。面对有着全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对于课堂中的教学、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7年实行新的课程标准之后,新教材和新高考也陆续进行试点实验,“三新”的形势让一些教师无所适从。因此,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教学评一致性”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任务。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基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课堂的“教学评一致性”状况,试图回答高中语
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一个主要途径,它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及其重要的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语言知识,发展多元思维,培养阅读技能和学习能力。然而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只是关注于文章表层的理解,即从文本中获取基本的信息和学习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训练。然而学生的阅读过程不能只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