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的教育就要求必须关注到每一个人;而我们教育的对象却是一个个各方面都不相同的人组成的群体,所以,我们在重视精英教育的同时,也要把教育普及到绝大多数。但是,根据著名的木桶原理,决定一桶水的高度在于最短木板的高度,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遵循教育规律,教给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最大可能地发展他们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素质达到进一步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学困生”潜力,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出初三“学困生”的真正内涵,形成对“学困生”的正确认识,总结初三“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如何不放弃不抛弃初三“学困生”,探索出一套指导初三“学困生”完成双基知识的学习策略,为他们将来心智成熟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为有关初三“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和转化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除绪论外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困生”成因的理论探讨。在研究国内外对“学困生”不同的定义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各种定义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对“学困生”的定义,并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学困生”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部分,W中学初三“学困生”的实证调查与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W中学的初三“学困生”和家长及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等实证研究,记录W中学“学困生”学困的表现,并探访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到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总结分析出W中学“学困生”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W中学初三“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在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提出了转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