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的预防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卡介苗治疗组(BCG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地米组)、卡介苗接种组(BCG接种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余各组每只大鼠于实验第1、8天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抗原混悬液致敏,第15天始超声雾化1%卵白蛋白,20min/d,共2周,制备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各治疗组每次雾化前半小时分别给予BCG、地米;卡介苗接种组在OVA致敏前7、3、1天,每只大鼠分别皮内注射BCG,余治疗同对照组用蒸馏水替代。各组于末次激发24小时后收集标本,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e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计数;HE染色观察气道重塑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气道形态学参数,衡量气道重塑程度;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E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结果: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HE染色片光镜下可见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变厚、气道变窄,气道上皮受损肿胀,部分可见脱落;哮喘组BALF及血清中TGF-β1含量增加,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降,间质的标志物Fibronectin、α-SMA表达增加;BCG和地米治疗组及BCG接种组,BALF细胞总数、EOS计数及气道改变程度等较哮喘组明显减轻,BALF及血清TGF-β1含量较哮喘组下降,E-cadherin表达升高,Fibronectin、α-SMA的表达下降,与哮喘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变应原刺激导致TGF-β1分泌增加,进而引起上皮细胞损伤间质转化是导致哮喘性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2.卡介苗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TGF-β1所致的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间质转化对哮喘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作用;3.接种BCG可达到与地米同样减轻气道炎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