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口腔额面外科、显微外科等相关学科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OPC患者可以在切除肿瘤后同期进行皮瓣修复重建术,来满足术后形态、功能和生活质量要求,从而恢复患者的外貌及功能。该类患者因手术累及口腔颌面部及咽部,术后患者的呼吸系统常常受到影响,为了保证患者术后呼吸的稳定,部分患者需要术后行气管切开术。众所周知,口腔里有数以万计的细菌,种类繁多,有对人致病的细菌、有非致病菌、还有机会致病菌。因此,气管切开的口腔癌患者肺部感染率是否因此会有所增加?目前缺乏关于气管切开与非气管切开口腔皮瓣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系统性临床研究。本文通过比较接受气管切开术的口腔癌患者与未行气管切开术的口腔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来探讨气管切开术对口腔恶性肿瘤皮瓣修复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统计大量皮瓣修复病例后,分析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针对性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改善治疗效果,大幅度降低术后风险。对于年龄大,基础病多,抵抗力下降的口腔癌患者是否需要行气管切开术,提供肺部感染风险评估依据,降低医患纠纷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于山东省立医院颌面外科住院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3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体格检检、术前相关辅助检查未示明显异常,可以耐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手术方式为口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及同期皮瓣修复术。术后挑选去除如下病例:(1)手术部位感染;(2)出现瘘管与植入物排异反应;(3)术后创面出血、术后创区积液与积血;(4)颈淋巴清扫术后并发症(感染、乳糜瘘、涎瘘、皮瓣坏死等)。根据以上标准,分别记录术后患者的性别、年龄、肺部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护理重点。结果:口腔癌患者皮瓣修复有效病例为264例,其中行气管切开病例13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为非气管切开病例为134例;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80例、84例,年龄在18岁和79岁之间,平均年龄56±7.63岁;胸大肌皮瓣修复术患者32例,92例患者行前臂皮瓣修复术,71例患者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患者63例,6例患者行其他皮瓣修复术。试验组术后有18例(13.8%)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为4例(2.9%);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在7—24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14天,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在4—14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9天。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同期行皮瓣修复术后非气管切开术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相比,肺部感染率低,平均住院日短,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控制效果优于气管切开术患者。非气管切开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比气管切开组明显降低,术后护理功不可没,它们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随着围手术期护理规范化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气管切开患者肺炎发生率明显较之前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