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小说外译本的相关研究是中国文学外译本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本次研究以操纵理论作为研究视角,结合语料库方法对鲁迅小说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进行了比较。本次研究分为两个基本环节。首先,基于操纵理论所提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两类翻译操纵力量,从社会主流话语、译者翻译观、文本语言情境和文本文化情境四方面着手,分析鲁迅小说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制约,以及二者在文内对该种制约的个案反馈。此后,应用语料库技术对自建的鲁迅小说杨译本和蓝译本翻译语料库进行词汇、句子和篇章层次上的分析,在前述的文本个案分析之外一般推广出鲁迅小说杨译本和蓝译本的整体翻译风格,并以操纵理论为剖析视角,结合前章考察结果对两译本的风格成因予以了综合分析。本次研究所结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4章节。第1章主要说明本次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意义,并对鲁迅小说外译本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操纵理论的概况予以综述。第2章主要阐述意识形态操纵在鲁迅小说杨译本和蓝译本中的存在情况。第3章主要论述诗学操纵在鲁迅小说杨译本和蓝译本中的存在情况。第4章主要通过语料库分析法得出鲁迅小说杨译本和蓝译本的整体翻译风格,并对其风格成因予以分析。本次研究考察后发现,在鲁迅小说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化的社会主流话语和译者翻译观操纵,以及共相化的文本语言情境和文本文化情境操纵。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的翻译生产处于以政治为主调的社会主流话语中,蓝诗玲译本的翻译生产处于以交流和经济为主调的社会主流话语中;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观以“信、达、雅”为核心,不赞同翻译改写,蓝诗玲的翻译观以“读者优先”为核心,赞同以翻译改写来服务读者的阅读体验。相对于差异化的意识形态操纵,鲁迅小说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在翻译上受到源自原作的共相文本语言情境和文化情境操纵,前者主要影响译者对原作语言风味的再现,后者主要影响译者对原作隐性信息和意象意义的传达。在差异化的意识形态操纵和共相化的文本诗学操纵合力作用下,鲁迅小说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产生了不同的整体翻译风格。鲁迅小说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用词通俗,表述详细,句式搭建特征更接近英语作为翻译语言时的用语特征;鲁迅小说蓝诗玲译本用词多元,表述简洁,句式搭建特征更接近英语作为母语语言时的用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