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转移是获得技术进步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技术追赶、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改变和催生了更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以及供应链。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技术转移的有效实施是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化的重要环节。其中专利是技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国防专利技术向民用领域外溢,发挥军事科技对高新民用技术的孵化带动作用;民用优势技术服务于军事技术研究和武器装备建设,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军民融合背景下的专利技术转移为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仍面临诸多现实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军工企业科研投入不断提高,大量国防专利技术积累的同时,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率却不高。与此同时,随着军民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有关国防专利权利归属认定、国防专利定密解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问题也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文章以专利技术转移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探讨解决我国军民融合专利技术转移路径优化问题。文章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基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专利技术转移尤其是国防专利技术转移对于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在界定技术转移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军民融合专利技术转移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回顾与述评。随后,以典型军民融合案例为切入点,总结当前我国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的具体路径及运行机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从制度设计、组织管理体系以及转化流程多角度剖析影响军民融合专利技术转移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当前军民融合专利技术转移在主体、组织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协同性不足,在借鉴主要国家军民融合专利技术转移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提出从战略层面、体制机制以及组织管理体系层面、技术标准层面对军民融合专利技术转移路径进行优化,实现专利技术转移参与主体之间、组织管理机构、以及技术转移路径实施的协同发展。同时,为保障军民融合专利技术转移协同创新路径的实施,应当优化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军民融合金融支持、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