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级泰国学生趋向补语“V过来/去”的教学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向补语“V过来/去”的教学在初级水平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其无论是在书面语中,还是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都很高,使得留学生使用趋向补语出现偏误的概率也很高。本论文以初中级汉语水平的泰国学生为考察研究对象,对泰国学生使用趋向补语“V过来/去”出现的偏误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中泰教师教学“V过来/去”的案例进行分析,从教和学两方面来考察对泰国学生趋向补语“V过来/去”的教学问题,以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相关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泰国学生习得“V过来/去”调查。采取了语料库考察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获取数据。发现泰国学生使用趋向补语“V过来/去”偏误的类型有误用、遗漏、误加、错序。原因是:不清楚“过来”“过去”的位移义,区分不清两者的立足点;趋向义和句子整体义顾此失彼;在面对母语里没有的两个全新的语言项目的时候容易顾此失彼;对目的语的掌握不够好,导致过度泛化;把作为趋向动词的“过来”等同于过去的名词义,把趋向动词“过去”等同于它的时间名词义;对汉语复合趋向补语“V过来/去”的一些引申义积累不足;忽略复合趋向补语“V过来/去”里的主要动词与主语的搭配。第三部分,“V过来/去”教学案例分析。对两名泰国教师和两名中国教师教学趋向补语“V过来/去”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步骤缺失,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这些问题可能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趋向补语“V过来/去”的重要因素。第四部分,泰国学生“V过来/去”的教学建议。对教师的建议是:教学步骤要完整,要包含导入、讲解新课、课堂操练、总结和布置作业,并按教学步骤的顺序授课,把时间用在讲解新课和操练上,导入、总结和布置作业要简单明了;教学内容的选用要贴合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汉语水平;导入的教学方法用旧知识、动画、故事、歌曲去导入,讲解新课用讲授、练习法,操练用练习、朗读法,总结用演示、归纳法。对学生的建议是:区分和理解清楚“来”“去”和“过来”“过去”的意义,在使用趋向补语“V过来/去”的时候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选择。第五部分,结语。对本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简单的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趣味性作为编写语言教材的原则之一,尤其是针对少儿的语言教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赫雷斯孔子课堂的中国教师团队,编写了一套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少儿汉语教材《十二色汉语笔记》,弥补了该地区缺乏本土少儿汉语教材的情况。编者依据当地教学的实际需求,考虑到少儿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着力体现出该套教材的趣味性。该篇论文依托刘颂浩的趣味性研究框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该套教材的语言趣味性
学位
趋向补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语法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教材中趋向补语的编写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泰国人学汉语》和《体验汉语基础教程》(泰语版)这两套教材作为考察对象,从趋向补语在具体课文中的语法项目数量、重现情况、编排顺序和趋向补语在注释中的讲解内容、讲解方法以及趋向补语在练习中的题量、题型这些角度出发展开研究。文章使用了统计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经过全面考察和论证,得到以下结
学位
高一阶段以记叙文为写作教学重点,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描写又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写作水平直接影响着一篇记叙文的整体效果。但目前高一记叙文写作教学对此尚未重视,学界的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因此,本论文主要选取高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人物描写进行研究。本论文借助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所在学校开学初高一学生记叙文人物描写的写作现状,发现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知识不系统、缺少写作素材、特征选取不典
学位
口语测试在二语教学领域中是一种常见的形式,也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口语成绩测试既能考察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口语产出能力,也对教师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在目前的口语成绩测试题型中,“成段表达”是考察学生的口语综合表达能力的常见且分值较高的题型。本文对汉语教师在口语成绩测试“成段表达”题型中的评分结果与评分过程进行分析,以了解评分教师的评分现状及其特点,是否可以准确区分学生的语言水平。本文邀请10名汉语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