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SCR脱硝性能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miss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Ox的危害性极大,治理又比较困难,现已成为环境热点问题之一。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脱除NOx最有效的方法,不过反应温度必须控制在380℃以上。为了节约能耗和缩减成本,高效率的低温SCR催化剂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成果发现,锰基催化剂反应条件要求相对比较低,具备较好的工业化应用潜能,不过也存在一些缺陷。为了制备更稳定、低温活性更好、抗硫中毒的催化剂,本文对锰基催化剂进行了优化,开发出低温锰基复合体系催化剂。本文首先对Mn/TiO2的制备条件进行了改进,分别从活性组分配比、前驱体溶液、焙烧温度、助剂添加这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所有样品均采用浸渍法制备,最后通过分析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脱硝活性、氧化还原性能、表面酸性等性能后,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又分别掺杂了 Ce、Fe、Cu三种金属元素,通过活性测试分析,发现Mn/TiO2添加适量的过渡金属元素之后,催化效率在低温区显著提高,而且有效的缓解了高温区的下降趋势。经XRD和BET结合分析发现,适量Ce、Fe、Cu的掺杂不仅使比表面积得到增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性,能够在反应中提供更多的活性位,有助于反应的进行;XPS分析表明Ce、Fe、Cu的添加都会对Mn元素的表面价态分布造成影响,尤其是增加了 Mn4+、Mn3+的相对含量;结合TPR谱图发现,掺杂后的催化剂耗氢量明显多于单组份Mn/TiO2;通过Py-IR和NH3-TPD测试结果发现掺杂适量过渡金属后,不仅能增强L酸与B酸的强度,还能出现新的B酸性位,大大增强了催化剂表面酸位,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本实验为了筛选出优秀的载体,分别对Mn/TiO2粉、Mn/TiO2管、Mn/MCM41三种类型催化剂进行脱硝活性测试,发现Mn/TiO2纳米管的低温活性最好,在100℃就能达到70%左右的转化率,而且活性温度窗口也较宽,而Mn/MCM41催化剂主要表现在良好的高温活性。并根据TPR、BET、XPS、TPD等多项表征方法来研究不同载体的物化性能差异,最后采用原位红外吡啶吸附方法研究了三种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中心,结果发现Ti02纳米管是制备SCR催化剂的最佳载体,不仅弥补了 TiO2自身比表面积的不足,而且由于自身富含L酸位,这大大增强了催化剂表面酸量,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结合前面内容,选取低温活性较好Mn-Ce活性体系,在此基础上添加Fe、Cu,通过实验设计,考察了多元复合系列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对比看出Mn-Ce-Fe-Cu/Ti02管的活性最佳,在100~300℃都保持70%以上的转化率,在150℃时NOx转化率达到了最大90.15%;经BET和XRD测试结果显示活性组分在载体TiO2纳米管上均匀分散,并没有发生烧结和严重团聚现象,使活性组分均以无定形存在;经TPR和XPS结合分析发现,该催化剂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由于各电子对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力,促进了氧的迁移。通过研究表面酸性发现催化剂表面中富含较多的L酸性位,有利于脱硝活性的提高,经不同温度对比发现随着脱附温度升高,L酸量下降,而B酸的含量升高,B/L值随之增大,这对低温SCR反应是不利的,也是锰系催化剂高温活性较差的原因。
其他文献
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中,主人公时任谦作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努力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然而最终让他达到宽容、调和心境,并真正宽恕自己母亲和妻子的却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由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制定了三十条规定,在具体实践中,有些法医及医务工作者对部分条文的理解不甚一致,由此产生了不是对标准
近年来,特别是"9&#183;11"之后,小布什政府内外一帮新保守主义者对美国外交政策极为显著的影响,让国人越发注意新保派的外交政策观念.本文通过考察新保派主要代表人物的言论,
本文分析了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趋势,并进而提出我国应采取的相应的利用外资政策.
本文针对云、贵、川、渝、桂西部地区的近20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四川省通江县为例,运用公共财政理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构建贫困地区农村
<正>《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十二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一些用人单位为达到减除经济补偿金目的,以种种理由拒绝支付补